当前位置:
编号:95836
噩梦,夜间低血糖信号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3.15
     噩梦,夜间低血糖信号

    注意监测 适当加餐 调整用药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内分泌科教授 陈慧玲,本报特约记者 谭恋恋

    ===

    夜间低血糖是糖友常见症状,一般发生在凌晨1~3时,往往在睡梦中发作,醒来后发现自己有出汗、心悸、手足颤抖,做噩梦等情况。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夜间低血糖,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夜间低血糖危害性极大,如果不能及时稳定血糖,就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长此以往会引起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低血糖之所以常发生在夜间,首先是因为人体一些升糖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在夜间处于分泌的低谷。其次,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友来说,晚餐前注射后,会出现两个胰岛素高峰,第1次在餐后2小时,这时因有进餐因素,血糖会在平衡状态;第2次在餐后的4~6小时,正好是凌晨时分,此时体内血糖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的发生也不是突然而至毫无征兆,通常的信号是夜间特别容易出汗或是做噩梦。如果糖友早晨起床后总感觉没睡好,或伴有头痛,这时就需要警惕夜间低血糖的可能,应加强血糖监测,可以选择在夜间12点及凌晨2点测一下血糖;同时留意,看看是否有出冷汗、发抖、抽搐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首先要冷静,喝一些糖水,同时快速检测血糖,做到“心中有数”。

    偶尔出现夜间低血糖的糖友,可以在入睡前测一下血糖,若血糖水平较低,应该适当加餐,最好是包含蛋白质的食物,既不会使血糖上升过快,又足以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生活中,睡前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调整药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持良好心态。此外,如果是经常夜间低血糖的糖友,可以到医院做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如果诊断明确,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