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2.03.11
编号:95820
改善民生,幸福感更强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1日 生命时报 2022.03.11
     编者的话:“全国两会”即将闭幕。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本报对其中一些精彩内容进行采访整理,集中选登。▲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

    ##“买卖同罪”铲除拐卖市场

    %%本报记者 樊 巍

    ===

    今年,全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关注度更高,“买卖同罪”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将“买卖同罪”落到实处希望很大。

    对被拐妇女儿童侵害最大、侵害时间最长的都是“买家”,尤其妇女被拐卖后,买方对她同时还有虐待、非法拘禁、强奸、精神伤害等多种伴生犯罪行为。而且,如果没有“买方市场”,可能就没有人贩子这个行当,因为有了“买方市场”,才刺激了人贩子铤而走险,所以“买卖同罪”是可行的,现在对买方3年起刑的量刑标准太低,对买方的定罪可以重于卖方,建议视同绑架罪,十年起刑。
, http://www.100md.com
    应当对新发案件拐卖犯罪分子(包括买主)终身追责。现在许多被拐卖的孩子和妇女,找回原本家庭或者能够脱身都是很多年之后,基本过了诉讼时效,这样就很难追究人贩子的责任了。我国刑法规定,最高诉讼时效为20年,但实际上,拐卖犯罪的危害是长期存在的,并且拐卖犯罪时间越长,对被拐卖者的伤害越大,这一犯罪行为给受害家庭和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是终生的。因此,对拐卖犯罪分子的追责不应受诉讼时效所限,而应该终身追责。

    此外,一些被拐卖的儿童和妇女由于当初没有文化,可能直到现在都无法脱身,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建议各地对辖区内来历不明的妇女儿童进行彻查,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进行,特别是对私自收留的精神病女性及聋哑女性,排查后把信息公开,帮助他们寻找亲人。还应该对拐入地区相关部门建立考核机制,将打拐与基层组织的政绩挂钩,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对于有新发生拐入案件的基层政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
, 百拇医药
    ##全民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本报记者 高 阳

    ===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了2.56亿,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化发展速度迅猛,全社会都应积极应对。只有多措并举,倡导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才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健康、更幸福。对此,我的建议如下:

    敬爱老人从教育做起。近几十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已经让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家庭的宝贝,乃至社会服务的核心。对于老龄化的到来,他们从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和行动上应对更是不足。因此,从幼儿园等基础教育直至大学教育,都要从思想认识上引导他们重视老龄化,充分发扬我国的优秀道德传承。例如,在幼儿园和基础教育阶段,鼓励孩子每周要做一件尊老、敬老、爱老的实事儿;在大学阶段,鼓励和要求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为老服务”社团活动,树立人人参与的积极老龄观,让“为老服务”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还应鼓励退休职工参加政府主办的公益性“为老服务”培训班,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充实“为老服务”团队,提供适合老人的专业服务,并使其充分发挥余热。同时,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有偿激励,或者用“时间银行”把“为老服务”的时间存起来,以备他日自用。
, http://www.100md.com
    每月设立探亲假。建议每个月给在职职工一两天探亲假,鼓励他们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健康管理、就医的需要,从而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让他们真正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晚年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防控慢病做好“三个协同”

    %%本报记者 张健

    ===

    慢病防控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大核心任务。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也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百拇医药
    据统计,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86%,占疾病负担的76%。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67亿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然而,我国慢病防控却存在“三高三低”的问题。“三高”包括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高。“三低”包括知晓率低、旱诊率低、全程规范管理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通过“三个协同”,构建“三位一体”的慢病协同防控体系。

    一、医保与商保协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支撑慢病规范诊疗、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支撑慢病早诊早治的多层次慢病防控保障体系,减少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二、医院间协同。整合预防—基层医院—三级医院在病因防控、基层早期发现、三级医院技术支撑等功能,以病种为单元建立慢病专病医联体,推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防、诊、治、康复为一体的慢病全程管理体系,提高慢病早诊早治及规范诊疗率。
, 百拇医药
    三、线上线下协同。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慢病防控服务模式。线下由医院明确诊断、制订方案,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进行慢病随访、用药指导、家庭护理、全程慢病管理,提高慢病诊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杰孚

    ##加快高端医疗设备研发

    %%本报记者 高 阳

    ===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绝大多数被外国品牌占据,约80%的CT机、90%的超声波仪器、85%的检验仪器、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90%及以上心血管领域器械(如血管造影机、超声心动图等)都是进口产品。虽然我国在其他行业,如高铁、航天技术、卫星、空间站等有重大突破,但医疗临床方面的创新能力远远滞后,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扶持力度不够大,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2.对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不足,且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多数国内医疗器械公司过于追求短期利益,把焦点投入到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或中低端产品上。3.缺乏研发及生产高端产品的高级专业人才。
, http://www.100md.com
    上述问题造成我国90%以上的高端医疗器械依靠进口,也造成了每年数千亿资金的巨大经济利益流失至国外。由于进口设备昂贵,医院必须将高昂的成本加于患者身上,这也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外国高端医疗器械的过度依赖,意味着我国医疗卫生发展要看国外眼色,在关键时刻可能遭遇扼喉之痛。

    我建议:1.充分发挥体制与制度优势,把制造高端医疗设备作为重要的国家科技战略。2.对一些核心高端设备,如核磁、起搏器等卡脖子技术,国家应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维度全面支持。3.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相关大学、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形成“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市场推广”全链条创新模式。4.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健全有利于创新产品的激励机制,带动企业积极和良性循环。5.引进、培育一流人才,注重培育大师级战略科学家,包括基础研究专家、临床医学家及技术专家。6.鼓励使用国产设备。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端医疗设备相继应用于临床,效果并不亚于同类进口产品。国家应在审批流程、产品招标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逐步提高国产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比例,并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国产医疗器械。▲, 百拇医药(高阳 樊巍 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