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2602
孩子被排挤,家长多引导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8日 生命时报 2021.06.08
     理解痛苦和愤怒 给予关爱和支持

    孩子被排挤,家长多引导

    受访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本报记者 张 健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团体中备受欢迎,成为“主角”。实际情况是,总有一些孩子不适应,甚至被边缘化。对此,网上有人总结,以下3种情况的孩子容易被排挤:一是喜欢欺负人;二是“玩不起”;三是爱打小报告。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并不认同。她表示,不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划分。

    孙宏艳说,小孩子的同理心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小学、初中阶段容易出现排挤同学甚至校园欺凌的现象。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在学校被排挤,不一定完全是孩子的原因。当孩子在学校出现不合群、被排挤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1.性格差异。相比外向的孩子,内向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因此比较难以融入群体。2.兴趣爱好差异。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更容易玩到一起,反之则不能。3.行为习惯不同。有些让其他小朋友感到不舒服的做法容易使孩子被孤立,比如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有优越感、抬高自己看低别人等。4.人格特质。比如,自私霸道的孩子相对来说不受欢迎。

    孙宏艳提醒,儿童时期是身心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校被排挤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如果长期受排挤,孩子的性格可能会发生改变,变得畏缩、自卑,更容易焦虑、沮丧,也有可能对学校、学习、同学产生敌意、仇恨、愤怒等负面情绪。而且受到排挤的时间越长,这些表现越明显,甚至可能发展成抑郁情绪、人格缺陷等。

    当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在学校受到排挤、孤立时,家长该怎么办?孙宏艳表示,首先,家长不要急于责备、说教,也不要急于给出建议。其次,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痛苦和愤怒,给予关爱和支持,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件事。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或看到孩子哭哭啼啼,就觉得麻烦、孩子事多等。最后,沟通过程中,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了解具体情况,弄清楚事情原委,并采取相应策略。

    1.同学间的小矛盾,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如果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可以引导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与老师沟通。

    2.如果是孩子自身原因,家长应以适当方式给孩子指出,重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以及换位思考能力,告诉孩子怎样才是更合适的说话做事方式。可以在家做些情景模拟训练,教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3.如果主要是环境因素所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给孩子提供支持:一是为孩子提供参与积极社交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新的朋友圈。例如,闲暇时间带孩子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结交新朋友;家长也要通过组织家庭聚会、组织小伙伴徒步等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些社交平台与机会。二是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争取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http://www.100md.com(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