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6.08
编号:92594
张桂英,用湘雅精神服务基层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8日 生命时报 2021.06.08
     张桂英,用湘雅精神服务基层

    本报记者 高 阳

    张桂英,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学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教师、中南大学湘雅名医、中南大学教学名师。曾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学、诊断学教研室主任、消化科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诊断学》课程负责人,现任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你找哪位专家看病?”“我找张桂英教授……”每天无数患者慕名来到湘雅常德医院,只为找张桂英看病。她是患者心里的“在世华佗”,是学生身边的“大医典范”,是同行眼中的“拼命三郎”。50年从医生涯,她把健康带给患者,用心浇筑学科发展未来,年逾古稀又将“湘雅精神”从长沙带到常德,继续发光发热。

    “霸蛮”个性,永不言弃
, 百拇医药
    见到张桂英教授并不容易,每周她都在长沙和常德两地不停往返,周一上午还在长沙湘雅医院出专家门诊,下午就要赶到常德医院查房,年门诊量6000余人次,疑难危重病例查房300余人次。这样的工作强度,年轻人都未必适应得了,可眼前的张桂英教授已73岁了。

    张桂英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尽管生活拮据,但学习上她从来都是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张桂英来到祁阳县委办公室做了两年文员。1970年,全国恢复大学招生,张桂英重燃上大学的希望,但县里不舍得放她走,几番争取后,才获得县委领导的支持。那年秋天,她迈进湖南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的校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中国给了我读大学的机会,没有共产党,我肯定没有今天。”张桂英一直心存感恩,积极进取,大学第一年就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还作为学生代表入选校党委委员。

    1973年毕业那年,适逢学校师资力量青黄不接,张桂英以优异成绩被选拔留校任教;1974年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干就是四十多年。张桂英身上有股湖南人特有的“霸蛮”个性,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参加工作后,她在大内科轮转12年,“脏活儿”“苦活儿”“累活儿”都抢着干,怀孕7个多月还在病房抢救病人。一次,一位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她守了整整一周。还有一次,工作时急性阑尾炎发作,但她考虑到患者挂号就诊不容易,临时取消坐诊太对不起患者,硬是忍痛看完了门诊,脱下白大衣后就被推进了手术室。
, 百拇医药
    1976年7月,张桂英作为医务人员代表参加“中国赴阿尔巴尼亚友好访问团”。上世纪90年代两次赴美作为访问学者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当时她婉拒了国内外很多优渥的待遇,她说:“湘雅是我人生的起点,是湘雅的培养让我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我从未想过离开,我一直以自己是个湘雅人而自豪。”

    “服务基层也是成全了我的一个心愿”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期间,张桂英身兼内科教研室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消化科主任三职,并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了湖南省首个消化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湖南省消化学界首位博士生导师。她创建的《诊断学》,实现湘雅医院国家精品课程“零突破”。2003年被授予“中国巾帼模范医师”,2012年被授予湘雅医院“湘雅名医”。多年来,张桂英培养硕博、博士后76名,她的学生如今活跃在国内外医学界,大多数成为各自领域的带头人、学术骨干。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张桂英接受湘雅医院委派,担任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从2017年11月起,张桂英便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每次往返400公里、6个小时车程,往返于长沙与常德,为两地的患者解除病痛。但张桂英觉得,这是另一种幸运,“大学毕业时,若没有留校,我本该回到县里,服务基层百姓,这下也算成全了我的心愿。”
, 百拇医药
    在同事心中,张桂英是老一辈湘雅精神——“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典型代表。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彭芸回忆,“第一次见张桂英教授,她手臂上打着石膏,却还在给患者看病。第二次是跟着张教授查房,她犹如一位慧眼如炬的侦探高手,将复杂的病情剖析得清楚明白,给出精准的治疗方案。”消化内科护士长唐俊雅对记者说,跟随张教授的半年多,是她过去7年来成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有次晚上11点,她仍在病房看病人,亲自给病人拧毛巾,教家属如何物理降温……这是我职业生涯最震撼的一幕,给我今后的治学、行医、做人好好上了一课。”

    学科建设之初,张桂英就一直强调,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消化团队,造福泛湘西北人民健康。目前,消化内科呈良好发展势头,吸引了省内外人才的加盟,队伍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至如今38人,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良、善于沟通、精诚团结、朝气蓬勃、梯队合理”的学科团队正在形成。湘雅常德医院消化内科年门诊量稳居全院第一,就诊病人覆盖全国26个省市。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消化内科年门诊量仍突破41700人次,年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手术13000余人次,率先在湖南省建立“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分中心”,成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并率先在湘西北地区开展小肠镜检查及治疗。在应对突发中毒事件方面,实现灰花纹鹅膏菌中毒病人“零死亡”,成为常德地区毒蘑菇中毒救治成功率最高的医院。
, 百拇医药
    “没有您,我坟头的草都老高了”

    张桂英的门诊往往“一号难求”,为了尽量满足外地患者的需求,她经常因加号而不能按时下班,但她却说:“病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病不容易,我累一点没关系的!”院领导要求科室里一定要提醒张教授按时休息吃饭,可她一忙起来就经常吃盒饭、方便面。

    曾有一位女患者得了一种少见的代谢遗传病,在当地医生说只能活3个月,经张桂英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但这种病恐因生育而病情加重或遗传给后代,所以张桂英建议她最好不要生育。患者没有听从张桂英的劝诫,两次冒险生育子女。张桂英不忍责备,每次都为她调整治疗方案,最终顺利产下2名健康女孩。这位女士曾动情地说:“没有您,我坟头的草都长得老高了。”

    张桂英把治愈的希望都留给了患者,自己的身体却常顾不上。2018年1月27日晚,十年不遇的冰雪突降湖南,路面严重结冰,张桂英在常德看完病人,连夜赶回长沙时,在车站不慎滑倒,导致左肱骨颈及大结节骨折。尽管骨科专家建议她休息养病,但仅过一周,张桂英就恢复坐诊了,这也耽误了她骨头愈合。

    2018年8月,张桂英教授因敬业奉献,中央文明办授予“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医者父母心,病人以性命相托,我就责无旁贷。”在张桂英看来,自己既是个医生,又是个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科更好发展,让患者的病好得更快些,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http://www.100md.com(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