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9
编号:85936
照料痴呆老人,处理好五个难题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9日 生命时报 2020.09.29
     走路不稳做协调训练 容易走丢衣兜装卡片

    照料痴呆老人,处理好五个难题

    受访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 萍

    本报记者 李珍玉

    我国现有痴呆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可以治愈。患病老人大脑功能逐渐退化,脾气、行为等也发生变化,家属往往不知所措,很难照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表示,面对老人的改变,家属要辨识背后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或能延缓疾病发展。

    走路不稳。走路不稳通常出现在患病初期,此时首先要防跌倒。建议走路时使用助行器,日常要借助扶手、床栏等慢起慢坐。常做协调性训练,日常可练习用右手摸左耳或左小腿,然后做对侧练习,可促进全身协调,训练认知功能和空间位置辨识能力,减缓功能退化。

    多疑猜忌。这是早期痴呆患者常见症状,如怀疑儿女、老伴偷东西,反映的是老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在丧失,对他人的依赖度会更高。家人可帮助老人记着东西都放在哪儿,需要时帮助找出来,让老人安心。

    容易走丢。这是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最好别让老人单独出门。日常相对固定的路径,可以让老人记几个标志性路标,如图形、颜色、数字等,依据老人的记忆特点选择。杨萍建议,为老人佩戴定位手环、衣兜里装上个人信息,可在走丢后帮助寻找老人;但若走丢超过6小时,老人会把身上一些东西扔掉,往往不容易找到。

    记不起熟人。这是记忆力下降的表现,可通过面孔识别训练,延缓功能退化。具体方法是:拿出老照片与老人一起回忆曾经做过的事、去过的地方,鼓励患者把过去的经历讲出来或画出来。

    拒绝吃药。病情发展到中重度后,有些老人会因精神疾患觉得自己没用,进而拒绝吃药。杨萍说,家属可以把药放在水里或饭里,哄老人吃下。此时,要多夸奖、耐心鼓励老人,重新建立与患者的信任与亲密关系。

    当老人出现异样表现,如性格变化、饮食变化、睡眠变化等,要早发现、早干预、早就医。功能的衰退不可逆,但进行非药物性干预可延缓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要鼓励老人多运动,即使是按摩、腿部按压等被动运动;不要过度照顾,鼓励老人在安全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脸、漱口、穿衣、吃饭,即使他们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包办;多与他们交流、拥抱,家人的关心能唤醒老人的感知、记忆和其他功能。此外,还要鼓励老痴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同时,杨萍提醒,家人也要注意休息,调节情绪,必要时寻求喘息服务和专业心理疏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