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1
编号:87946
污染对健康的伤害不可逆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1日 生命时报 2020.09.11
     污染对健康的伤害不可逆

    刘又宁

    空气、水、食物是人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在极端情况下,人的代偿能力增强,一个月不进食,一周内不饮水,说不定仍能生存,但只要5分钟不呼吸,生命就十分危急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因空气污染每年至少造成100万人死亡(远超过目前新冠病毒引起的死亡)与740万人伤残。治理空气污染是直接关系国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有人形容称“空气污染、滥用烟草、不良生活习惯是新的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最早一次受到瞩目是在2011年秋的一天,当时北京空气极差,大白天里感觉就像日出前的朦胧,美国驻华大使馆测得PM2.5超过500(仪器的极限值为500),而北京环保局仅宣布为“轻度污染”。其原因是当时环保部门只监测PM10,并不顾及PM2.5(实际上,PM2.5对人体危害更大)。两年后的2013年1月,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又发生了连续数日的严重污染,PM2.5最高时曾超过900。笔者记得那几天北京飞海南的航班根本就买不到票,当时也有许多“富人”考虑迁到北京外去生活。从那时起,国家决策层已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治理环境污染。先是在媒体上开诚布公地讨论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郑重承诺:“我国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 百拇医药
    七年过去了,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主要大城市空气质量已得到显著改善,广大百姓对此是心怀感激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时是有矛盾的,但我们不能再重蹈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有的时候治理所耗成本要远远超过不顾环境盲目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得不偿失。更不要说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是不可逆的,是事后“治理”不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发展策略是造福于所有中国人的宏图大略,也使我们看到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光明前途。在温饱问题业已解决、物质生活得到相当改善的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有吃有穿,有汽车开,有房子住,许多人更关心的是提高生存质量,既健康又长寿。

    空气污染的治理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仍任重而道远。与空气污染的源头相关的能源结构优化、汽车尾气治理等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同时,空气污染的程度目前在相当程度上仍依赖于气候条件。数年前笔者曾说“北京的空气全靠‘吹’”,彼时之“吹”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有关部门不讲真话、大事化小、轻描淡写;二是天公不作美,没有风或风向不对,污染物得不到扩散。如今北京城的空气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天气。
, 百拇医药
    不同的国家有各自的空气质量判定标准,空气污染只要存在,不管程度高低都是有害的。WHO建议的理想标准是PM10年均20以下,PM2.5年均10以下。据统计,国人中间只有约1%的人因自然环境的眷顾才能享受到如此清洁的空气。研究证明,PM2.5每上升10,都伴随着总死亡率的显著升高(6%以上)。目前我们国内统一执行的空气优、良、轻度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是没有充分依据、也不科学的,会给人带来错觉。笔者建议,不要说什么优、良,只报告具体数字就可以,因为即使在当下所谓“良”的等级,如在室外长时间做剧烈运动,也是有害的。

    空气污染关系每一个人的健康,治理空气污染也要从每一个人来做起。减少家庭能源消耗,少开车、开电动车,都是在为空气治理做贡献。作为呼吸科医生,笔者建议在污染严重的时候,家庭内应有空气净化装置,尽量减少外出,必要时佩戴可过滤掉PM2.5的N90、N95口罩。(连载3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