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21
编号:89016
报复社会,害人害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1日 生命时报 2020.07.21
     生活受挫也不该用攻击他人来发泄怨气

    北京回龙观医院 虫虫

    7月7日中午12时许,贵州安顺市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冲向路边护栏,坠入湖中,导致包括司机在内的21人丧生。近日警方查明事件缘由,竟然是司机因生活失意而蓄意报复社会。悲剧发生后,司机的作恶动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为什么要拉着无辜生命陪葬?

    从外部因素来看,司机的恶行与“挫折”密切相关。据悉,该司机几年前离婚,申报公租房未果,对拆迁不满意,常感叹不幸福。事发前上午看到自己的住房将被拆除,遂打热线投诉之后把一车人带入湖底。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受到挫折后,欲求受到阻碍,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有一个试验,让一群孩子在玩具室门口等太久之后再让他们进去,他们的反应不是欢呼雀跃,而是摔打玩具,或将玩具踩在脚下。通常,挫折后攻击的发生强度与欲求不满的量成正比,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也越大。

    有学者认为,穷困者的挫折感比富裕者的挫折感大;主观的心理落差越大,产生的挫折感也越大,攻击行为也会越多。且挫折转为攻击,还需要导火索,例如案例中司机当日上午的不愉快经历。攻击者通常会选择弱者下手,采取自己熟悉、方便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攻击行为的实现。就像2019年,北京一名未被续聘的保安持日常工作用的手锤在课间将多名学生打伤,也是利用工作之便。

    但是,挫折并不都引起攻击。有的人受到挫折后反而增强了战胜因难的决心,还有的人受挫后变得紧张、倒退、无动于衷或陷入空想等。挫折后的攻击倾向具有原始本能的特点,健康成人大多能够理性控制,避免冲动。而有一些人比较难抑制,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冷漠自私、缺乏同情心)、偏执易冲动者、心理资本极度匮乏者(丧失了希望、信心、乐观、坚韧等心理品质)等,才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即自己山穷水尽了,别人也要万劫不复。

    避免“挫折-攻击”,首要的是减少生活挫折。物质上的储备不能忽视,比如住房、积蓄、稳定收入等,都要尽量做到有保证,这是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底气。其次是要学会用健康的方式应对挫折,尽可能去直面问题,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行为上要努力;不要一个人苦思冥想、反复纠结,有了不满要学会倾诉、表达,要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如亲人、恋人、挚友、同事等;如果困难暂时不能解决,就搁置一下,交给时间,等待转机。最后,对于实在无能为力的事和不公,尝试接受和宽恕。这或许有些无奈,但只有这样,你心里才会留出空间,装下希望、信心、勇气和爱,看到积极的一面,而不会一直被仇恨占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