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14
编号:89182
别总盯着孩子缺点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4日 生命时报 2020.07.14
     别总盯着孩子缺点

    增加负面情绪 影响亲子关系 阻碍孩子进步

    受访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杨 雄

    本报记者 李 爽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总是这样数落。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时认为理所当然,可对缺点一点都无法容忍,或将其放大。为什么家长看到的总是自己孩子的缺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与家长的心理有关。第一,攀比。很多家长习惯以孩子为中心,极度重视成绩,直观的衡量标准成了家长们沟通育儿心得的谈资,由此产生严重的攀比心理。第二,焦虑情绪。发现孩子的不足时,家长内心非常焦虑,希望通过关注缺点促使孩子改进,同时也借不停唠叨缓解焦虑。第三,负面信息选择性关注。人对负面信息天生敏感,面对孩子时,会不经意地关注自己认为不好的一面——孩子愉快玩耍的场景成了“吵闹”、有进步的考卷依然“错误百出”。第四,投射。为减轻内心不安或自我怀疑时,人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弱点或不能接受的特质转嫁到他人身上。父母看到孩子某些问题十分生气,深究起来,可能是家长无法接受孩子身上投射出来的自己的某些特质。
, 百拇医药
    杨雄认为,家长如果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或将其放大,会带来很多问题。

    1.孩子负面情绪增加。家长长期的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让孩子产生“爸妈更喜欢其他孩子,不喜欢我”的心理,不安全感上升。

    2.让缺点强化。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扬,孩子受到鼓舞,在正向情绪引导下愿意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行为结果叫做正强化。相反,放大孩子的缺点,并反复强调,诸如“你在学校怎么学习的”“你怎么又犯这种低级错误”,这些负面话语会形成负强化结果——即孩子不仅不会改,反而会强化这种状态。

    3.阻碍孩子进步。家长的选择性关注会让他们错过孩子成长过程中好的部分,比如孩子拼积木时展现的创造力、玩耍时优秀的表达能力等,家长的偏见让孩子感到不被认可,认为自己的进步没被看见,也不受重视,从而可能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

    4.影响亲子关系。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某些话语很容易伤到孩子,轻则导致压力大、精神不佳,重则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破罐破摔”。
, 百拇医药
    “孩子就像一本书,不要总是草草翻阅,只要耐心阅读,总会发现其中的惊喜。”杨雄表示,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要有一些技巧。

    做钝感力的家长。与张扬激进相反,“钝感”强调的是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谐的相处。教育孩子时,不要千方百计找问题和翻旧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参与其他家长之间的攀比。

    多鼓励少指责。建议家长“三省吾身”——看到孩子擅长的事情了吗?看到孩子身上的激情了吗?看到孩子的进步了吗?孩子擅长才会有激情,才会喜欢做、经常做。想批评孩子时,先关注他的优点,用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减少唠叨、埋怨等负面行为。

    更新育儿知识。很多家长在育儿方面都在沿用过时或错误的观点,例如“棍棒出孝子、成绩决定一切”等,这会严重影响家长的思维。家长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育儿知识,常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做出积极改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