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12
编号:89746
眼底出血其实看不出来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2日 生命时报 2020.06.12
     眼底出血其实看不出来

    主讲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陆 遥

    门诊中,常碰到不少患者急匆匆赶来,紧张地说:“大夫,我眼底出血了”。但经过检查,并不能确诊此病。虽然眼底出血的字面意思便于理解,但从医学角度上说,大众对“眼底出血”的概念有很多误解。

    一部分患者就诊时会拨开眼睑说:“我的白眼球上有一片红,特别可怕!”这种并不是“眼底出血”,而是“结膜下出血”,可能是高血压、咳嗽、用力揉眼、用眼过度或提重物等因素导致,不会对眼睛有任何不利影响,也无需特殊处理,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

    真正意义上的“眼底”,指的是玻璃体、视网膜以及脉络膜,并不能从“镜子里观察到”。“眼底出血”可进一步分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脉络膜出血等不同情况。由于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的差异,轻度“眼底出血”的患者可能完全不能察觉,或仅有轻微眼前漂浮物增多的现象,但严重者可能出现明显的视物遮挡或视力下降。如果确诊眼底出血,寻找具体病因非常关键,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手段,有的需药物治疗,有的则需激光甚至手术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来讲,眼底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内硬化的动脉压迫静脉,导致回流障碍、血液淤滞,引发视网膜内出血。此病好发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又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通常对视力损害大,而分支静脉阻塞对视力影响较小,且预后较好。如果患者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视力通常会出现明显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内微循环障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的屏障功能,血液渗漏到视网膜内形成出血、渗出和水肿。在病变早期,由于出血、渗出未累及黄斑区,患者的中心视力可能较好,无法发现;若累及到黄斑区,患者会感觉明显的视力下降,此时病变可能已非常严重。

    老年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代谢产物不断堆积,使得外层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引起视网膜下的出血及渗出。由于这种出血发生在黄斑区,通常会引起严重的中央视力损害。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年龄越大,眼球内部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就越容易发生分离,玻璃体可能“拽破”视网膜本身的血管,造成玻璃体积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视网膜裂孔,若未及时发现,会演变为视网膜脱离,严重损害视功能。

    除了这些最常见的原因,视网膜及脉络膜组织的先天发育异常、葡萄膜炎、肿瘤及外伤也可能引起眼底出血。

    总而言之,眼底出血的定义和治疗不能一概而论。一些高危人群,比如高度近视、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每年定期到专业眼底病科室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已发生“眼底出血”,需根据出血原因和程度,选择保守观察,或药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很多眼底出血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身疾病,降低对眼底的损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