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9.24
编号:82507
鸡肋和积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24日 生命时报 2019.09.24
     1972年,一个台湾小伙子从大学毕业后,和一个同学一起应聘到了电视台工作。他们在学校里都是佼佼者,但到了电视台以后,他们只是被安排做一些剪辑的琐事,有时候甚至要给那些老牌主持人端茶倒水。

    这让那个同学非常气愤,他经常抱怨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重视,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兢兢业业做着每一项工作。有一次,同学约他一起辞职,小伙子说:“我不走,我通过这些琐事学习到了很多。”同学摇摇头,没多久就独自辞职走了。

    小伙子通过平时的积累,慢慢形成了对主持电视节目的认知,他在下班回家后还经常对着镜子练习。半年后,他终于等到了做主持人的机会,台里让他主持一个名叫《争分夺秒》的节目。该节目的收视率很低,原先的主持人对它失去了兴趣,就辞职离开了,整个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不愿意接手这个鸡肋般的节目,最后台长就想到了这个勤快的小伙子。

    这个“烂节目”对小伙子来说却是个好机会。他在观看了以往的节目后,觉得这个节目虽然号称“益智娱乐”,却过于单一,每次节目一开始就直入主题,进入猜谜或答题环节。小伙子觉得这是个缺陷,他就大力进行整改,在每集节目开头都设计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内容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乃至对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感悟。为了保证让观众们觉得新颖,每集开场白的创作他都自己操刀。

    没多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了电视台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一年后,很多听众要求收藏那些开场白,小伙子一统计,加上他没有在电视中使用的小文章,总共有500多篇,他就干脆整理起来交给了出版社。不久,书店里就多了一本名叫《萤窗小语》的书,而这个小伙子也走向了写作的道路。他就是著名作家刘墉。

    “只要你自己肯努力去生根发芽,就算再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出鲜花。”后来,刘墉经常这样说。▲, 百拇医药(石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