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9.10
编号:85580
上热下寒,打通中焦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9.09.10
     让火气下行 促阴寒消散

    上热下寒,打通中焦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 王世彪

    “热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正常的人体不会出现寒热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有赖于体内的气血和中焦的运转,使得寒热调和。但如果中焦失调,就会使得寒热无法归位,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上热下寒会给身体造成不少影响:上热的典型症状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牙龈肿痛、咽喉痛、脸上长痘、易失眠、虚不受补等,下寒则会出现大便不成形、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宫寒痛经等问题。

    中医认为,上热下寒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阳浮于上所致。人体以膈为界分为上下:位于人体上焦的心肺阳气要转到下方,温煦五脏六腑;位于人体下焦的肝肾之阴要转到上方,以滋润心肺乃至全身,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有赖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枢纽的作用。脾胃是人体的中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靠着脾胃中焦的枢纽升降作用,能够使本来积聚在上的火气下行,也能够促使下焦的阴寒消散。所以,治疗上热下寒,打通脾胃中焦是关键。

    每个人的脾胃情况不同,寒热证候特点也有所不同,用药讲究辨证。但一般情况下,临床常用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丸、温胆汤等方剂调理。还可适当加入引火归元的药,如肉桂、附子、牛膝、细辛、砂仁等,也可用吴茱萸、肉桂等药粉敷贴涌泉穴。生活中,练习八段锦也是引火归元的辅助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作息习惯是防治疾病的天然法则,治疗上寒下热证也不例外。不熬夜可顾护人体阴阳津液,三餐规律节制是保证胃肠升降出入有常的基本要求,节制性生活是保存肾精的最好方法,建议大家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上要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