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8.29
编号:25854
养老驿站,从嘴管到心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29日 生命时报 2017.08.29
     养老驿站,从嘴管到心

    目前来的人不多,亟需培养消费习惯

    本报记者 高 阳

    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让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很难实现。近日,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走入大众视野——社区养老驿站,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日间托管老人,还能提供全套的护理康复服务。

    老人身边的“服务管家”

    数据显示,约有96%的老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养老驿站”定位就是老人身边的“服务管家”,主要满足社区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

    养老智库创始人朱平表示,养老驿站朝着小规模、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辐射居家,极大的满足老人对“周边”“身边”的需求,真正能够解决老人十分钟到一刻钟的服务,是居家养老的支撑和补充。
, http://www.100md.com
    据悉,养老驿站由政府负责提供设施,各区、各街道无偿提供场地,再交由养老服务企业运营。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消息,2017年底,养老驿站总运营数将达350家。

    主推六大养老服务

    养老驿站到底长啥样?老人们究竟能够从中获得哪些养老服务?带着疑问,《生命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市诚和敬养老驿站多福巷站。

    助餐服务。进入诚和敬多福巷驿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年营养餐的就餐区,墙上有一周营养菜单:每餐两荤一素,主食两种,配有汤粥。如老人不想做饭,只需打个电话,提前一天预约,花16元就能在自助售餐机领到一份营养餐。还可要求上门送餐。

    文化娱乐。沿着就餐区向左移步分别是活动大厅、多功能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在活动大厅内,每天都有多项活动在进行,乒乓球、舞蹈、声乐等课程。多功能活动室内备有绘画、书法桌台,老人可在此习作、阅读、聊天。
, 百拇医药
    健康指导。由专业的康复医师团队为周围老人开展中医、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项目,还与一些综合医院开展合作,实现医疗康复的转诊体系,使用医保卡结算。

    日间照料。驿站内还有日间照料室,为老人们提供护理服务。如社区内有老人有日托需求,可以在此得到照料。

    呼叫服务。驿站建立呼叫中心,由老人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和管理平台构成,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根据社区实际需求提供相应家政服务,例如小时工、陪同出行、家庭保姆、清洗维修等。

    心理慰藉。驿站与公益组织合作,为老人们提供情感交流、互助晨练、法律援助等服务。如驿站与高校合作的 “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让有故事的老人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心理援助的方式之一。

    来的老人还不多

    北京诚和敬驿站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多福巷站长曹雅婷表示,除了以上几种服务,驿站还提供家政、康复理疗、辅具适配及租赁、适老化居家改造、医疗陪同等服务。北京诚和敬驿站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东城区副总经理刘军侠介绍,各项基础服务几乎都是免费,一些老年人有特殊服务需求,例如特定医疗护理服务等,驿站会收取一定费用。
, 百拇医药
    记者到访当天刚好是一节手机使用课,68岁的张阿姨和几个老朋友早早来到驿站,在服务人员帮助下,学会了怎么发朋友圈、抢红包等新“技能”。她们表示,没事就会来转转,感觉找到了“组织”。

    养老驿站的出现,也给子女们吃了定心丸,长年需要照顾瘫痪母亲的小刘对记者说:“平时要上班,自己忙不过来,老人理发、洗澡都是难题,这下养老驿站都帮我解决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困扰养老驿站发展的仍旧是盈利模式问题。刘军侠说,养老驿站目前还处于建设和投入阶段,抱着公益之心推进,进入盈利阶段还需时日。

    在朱平看来,养老驿站确实存在一些尴尬问题,比如,日本也有类似的日间照料中心,但国外这类机构服务由政府保险支付,国内则由个人承担,一些照料服务甚至面临“可有可无”的状态。

    记者探访当天适逢下雨,驿站老人不多,并不十分热闹。据曹雅婷站长介绍,驿站服务周边3个社区,2000多老人,每天预定出几十份营养餐。在朱平看来,养老驿站目前还处于培养老人消费习惯的阶段,因此必须加强针对老年人的市场调研,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让老人愿意花钱来购买这些服务;拓展驿站服务内容,如残疾人服务、幼儿托管等,放宽客户群体,让盈利模式更多一些。朱平建议老人也可以多接触这类养老新模式,更好地满足自己需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