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7.08.22
编号:25943
幸福后半生七个秘诀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7.08.22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侃

    张\u73fa\u73fa

    对很多人来说,50岁是一个坎: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对衰老充满担忧;将迎来退休这一人生转折,对未来充满迷茫;年轻时的梦想还未实现,对能力充满怀疑……然而在日本药科大学客座教授\u698a原节子眼里,50岁却是“第二人生”的开始,她在《50岁之前不做100件事会后悔》一书中提到,做好7件事,即使年过半百也可以活得别样精彩。

    假设只剩5年时光

    试想一下,生命只剩5年,你会如何度过?日本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亲耳听到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言后总结,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人年轻时壮志满怀,却因为种种原因搁置。退休后,时间变得充裕,不妨借此机会实现梦想或重拾爱好。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76岁时由于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喜爱的刺绣,开始学习绘画。80岁那年,她在纽约办了个人画展,“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经80岁了”。千万不要抱着“已经一把年纪了,做什么都没用”的心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此外,要及时表达爱意、歉意、谢意。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离世前,因为没有原谅挚友而潸然泪下,这未竟的宽恕成为他最大的悔恨。及时做、及时说,才能不给生命留下遗憾。

    写份退休规划书

    如果退休后没有计划和目标,老年生活就像失去灯塔指引的船,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搁浅,虚度终生。还有些老人,退休生活不规律,熬夜打牌搓麻将,对健康十分不利。

    “一份合理的规划书,可以给老人提供美好愿景和生活动力,不仅要确定长远目标,还要制订详细的日常生活计划,包括起居时间、饮食标准、锻炼强度等,让生活更充实、更规律、更高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份规划书应该具有弹性,简单、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要严格规划,如每天吃几种果蔬、运动多长时间等;复杂目标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多留一些余地,避免造成心理负担。
, 百拇医药
    重新经营夫妻关系

    白头偕老是每对夫妻的心愿,但香港一项调查发现,退休头两年,约六成老人不满意婚姻现状,退休10年后,超六成老人满意婚姻。这是因为退休初期夫妻俩朝夕相处易生摩擦,不工作带来的空虚感让老人不知所措,随着退休时间增长,双方会降低对另一半及生活的要求,关系得到缓和。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生活积极性,有助正确认识衰老,减少孤独感,增加幸福感,丧偶或离婚时心态也更易调整。老人回归家庭后,要重新经营婚姻,张侃表示,老年夫妻最需要的是陪伴,彼此间应互相尊敬体谅,多沟通,别为小事斤斤计较,将平淡的生活过得像酒一样越来越醇香。他提醒,50~60岁是婚姻危险期,这时更要培养共同爱好,可以晚饭后一起散步、唱歌、阅读等。

    构建社交朋友圈

    离开工作岗位后,老人少了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部分老人由于腿脚不灵便,和朋友走动少,朋友圈越来越小,导致越来越孤独,沟通能力和积极生活的心态都可能受到影响。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交活动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建议老人尽量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活动,结交新伙伴;多方面培养兴趣,例如园艺、下棋、书法等,共同喜好也可以帮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与老朋友沟通感情,或约出来一起谈天喝茶。此外,和谐的邻里关系能为生活创造愉悦舒适的环境,对待邻居要和气,多互相照应,亲如一家。

    开始一项新挑战

    没有压力和挑战的老年生活,就像不流动的湖泊,缺少生机。德国老人行为研究学者乌苏拉·施陶丁格认为,缺乏挑战会让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无聊感、空虚感,因此更易情绪低落或暴躁。

    施陶丁格建议,即便退休了也要找点“压力”,或者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根据自身情况找个有一定难度的新目标,如学会一项新技能、从事志愿者服务等,不断学习和帮助别人有助于保持大脑年轻和心态积极。在韩国,65岁以上老人中,有41.6%的男性和23%的女性仍在工作,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实现自我价值。张侃建议,老年人一方面要提高生活技能,跟上时代步伐,例如多学习现代科技,尝试新的娱乐方式,试着使用互联网汲取新信息等;另一方面要培养新爱好,例如学习太极、舞蹈等,或参加志愿活动,这些都有益身体健康,让老人在学习与奉献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 百拇医药
    整理财产目录

    多数老人对理财的理解仅停留在记账上,盲目消费,缺乏理财观念。还有些老人平时生活很节俭,面对大笔金额的骗局时,却不懂辨别,造成财产损失,给心理带来不小打击。

    研究发现,攒够养老钱能减轻老人压力感和焦虑水平,有助身心健康。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研究发现,老年人拥有较强的经济决策技能,完全有能力理财。退休后不妨整理一份财产目录,把资产、负债、退休金和医疗等潜在花费写下来,留出备用资金,再根据情况拟订理财计划。建议老年人以保值为原则,不要贪图高收入,警惕诈骗陷阱,必要时可以请子女或专业人士帮忙。

    注重健康养生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石。年过50,身体各方面机能开始衰退,可能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困扰,还会给子女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因此老人是最关注健康的人群,然而由于健康知识水平不足,往往不得要领,成为各种养生谣言的传播者,效果适得其反。

    张侃说,老年人好逞强或盲目养生,都会影响健康,缩短寿命。老人应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规律饮食,加强锻炼,定期体检,有疾病要合理治疗。“物极必反,养生也要适度。‘身体本无病,一疑百病生’,老人不要整日疑心重重,”张侃强调,面对死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不畏惧、不过度恐慌,正能量最有益长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