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818
编号:13574116
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8
     【摘 要】

    目的:探究將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均包含1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应用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较快;对于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鼻炎症状,最主要是由于组胺、激肽类以及白三烯等物质影响了患者鼻粘膜的正常生理状态,导致其发生变态反应[1]。患者主要会表现为鼻痒、鼻塞以及喷嚏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头痛和头晕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随着现代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5的人群受到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困扰。所以对其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应用于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均包含16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为16~5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1.6±7.3)岁;研究组中包括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为17~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2.1±7.9)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并且在就诊时均处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发作时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未采用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排除所有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治疗。医生首先应当对患者较为明显的局部解剖变异状况进行处理,做好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矫正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发展状况进行鼻窦开放,使患者的病变鼻窦开口尽可能扩大,但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患者鼻窦开口完成后,对患者鼻腔内的真菌团块进行彻底清除。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窦腔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增厚的情况,所以在常规状态下可以选择不切除。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规避。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在术后1周内采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经鼻内镜进行鼻窦冲洗,并且应用鼻腔冲洗器应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每日冲洗1次。

    所有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进行静脉抗生素滴注,并口服泼尼松,避免感染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或是SPSS 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1.4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窦腔引流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窦腔引流通畅,检测到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将引流堵塞,检测大量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目前临床上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就目前来说,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方式进行治疗[3]。目前对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缓解患者的临床过敏症状,再改善患者的鼻粘膜功能,避免鼻炎反复发作,从而起到控制病情的目的[4]。但是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受影响因素较多,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手术方案能够保证在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完全清除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鼻腔鼻窦功能,同时也能够将患者的鼻腔解剖变异进行纠正,促使患者鼻腔鼻窦进行正常引流[5]。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鼻窦冲洗,其主要目的是清除手术难以完全清除的真菌团块,通过鼻内镜对残留真菌进行发现后,进行深入清除,选用碳酸氢钠注射液,对患者的鼻窦进行冲洗,能够减少真菌反复生长的状况,同时在术后对患者应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也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鼻内镜手术时,由于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可能会在鼻腔内出现多种分泌物和血液,而内镜在探查过程中,其镜端易被分泌物和血污染,从而影响视野,这要不断地清除血液及分泌物,方可保持视野清晰。同时医师还需要进一步熟悉鼻、鼻窦的解剖与邻近重要器官的解剖联系,方可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较快;对于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洁.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29-30.

    [2] 李红义.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8):17258.

    [3] 潘宇红.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24):84-85.

    [4] 常国伟.鼻内镜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3):503-504.

    [5] 李华娟.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10-2211., http://www.100md.com(张军 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