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6
编号:13647592
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6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10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的54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5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及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SAI)评分明显优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ICU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故对ICU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心理状态;满意度

    由于ICU管理的特殊性,ICU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故为了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笔者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54例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108例患者,所有患者都神志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并签署试验自愿书。随机将10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8~73岁不等,平均年龄(48.5±3.4)岁;对照组54例患者中37例,女17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47.9±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由同一名护士对患者通过状态焦虑量表(SAI)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然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患者在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向患者介绍自己,并详细介绍科室的情况,同时护士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生活文化背景,家庭关系等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如对于文化水平较高,家庭生活较好的患者,护士在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介绍病情时,可使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而对于那些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生活较差的患者,护士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保证有效沟通。②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动作要尽量轻柔,积极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并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尽量满足患者正当的需求。③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探视制度,例如当患者病情稳定,且向医护人员提及非常思念家属,可适当的让家属来探望患者,但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要严格遵守探视的制度,不能影响其他患者。护理后7天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及(SAI)焦虑程度评分。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程度:焦虑量表(SAI)分成两部分[1]: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每部分有40个条目,每个题目分为4个级别:非常明显4分,中等程度3分,略有2分,完全没有1分;②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分为4个级别: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水平比较

    两组问卷的回收率为100%,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都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有80%以上的ICU患者会有焦虑及抑郁的心态[2]。杨素倩等显示[3],ICU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心态与对疾病缺乏了解及对环境陌生有密切关系。针对这个问题,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患者入院时加强了护理,如患者入院时,护士通过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患者对病区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大大缓解了患者因对环境陌生产生的焦虑心理。魏雪银等研究显示[4],由于家庭文化差异,患者对语言的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一点,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的家庭及文化背景进行了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这个护理措施,大大拉近了护患关系,也加深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既缓解了患者焦虑的心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赵术菊等研究显示[5],ICU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操作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由于患者很多都不能自理,家属又不在身边,心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操作要尽量轻柔,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及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家属对ICU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限制探视也是ICU患者焦虑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6],因此实行开放的探视制度对缓解ICU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非常有利。但如果实行完全的开放探视制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还会增加病房感染几率。综合这些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原有的探视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尽量放开探视制度,这对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值得注意是,如何界定探视标准是一项难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探视标准。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ICU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故对ICU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徐丹.ICU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3(26):113-115.

    [2]时秀云,邵云霞.ICU病人的心理护理3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15):69-71.

    [3]杨素倩.综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297.

    [4]魏雪银,姚彩燕,罗卫洪.ICU患者心理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4(32):237-238.

    [5]赵术菊,杨玉美.心血管外科ICU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3(1):181-83.

    [6]孙譁譁,武凤,朱守化,等.ICU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1):245-246., 百拇医药(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