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2017
编号:13812803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幸福家庭》 202017
     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的内心十分脆弱,缺少坚毅性,一旦出现心理损伤,很可能是一辈子不能抹去的阴影。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担忧和威胁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态和性格会变化,更严重的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出现一些因为自身教育原因造成的幼儿心理损伤。本文对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认识。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避免幼儿心理傷害

    (一)心理伤害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重大,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幼儿行动的指南。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关键的启蒙教育者。不仅如此,在幼儿的心中,教师是自己的偶像,幼儿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会争相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对幼儿心理

    造成伤害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与专业素养存在不足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认为学前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有人会问“听谁的话呢”,当然是教育者的。所以,当有的幼儿出现“不听话”的行为时,教师会用自己的方法让他“听话”。这些方法中大多是错误的言行,比如讽刺、挖苦、殴打幼儿;有的教师还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剥夺幼儿吃饭睡觉的权利、过度体罚等,导致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二)职业倦怠使得师生关系存在问题

    幼儿情绪性强,对教师的关注极为敏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可以让幼儿一整天兴奋不已;反之,教师的一声呵斥可能会让幼儿变得胆怯、畏缩。幼儿喜欢的是有爱心、态度和善的教师。但是,由于职业倦怠,个别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时态度生硬、不耐烦,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避免对幼儿造成

    心理伤害的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传授给幼儿常识性知识的同时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很可能会受幼儿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幼儿教师需要学会驾驭自身情绪,不能将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些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当代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师德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以师德为先,用心育人。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在学校中担当起“家长”的角色。幼儿在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时,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产生陌生感和好奇心,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生活中提升自身素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负面情绪,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保证身心健康。

    (三)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追求的是实现每个幼儿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品质;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会使幼儿情绪低落,形成消极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因此,创造良好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晨阳幼儿园), 百拇医药(姚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