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25
编号:13752770
让孩子从小学会说“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幸福家庭》 20125
     会说“不”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是未来成功者的一项重要能力。用“不”的智慧可以保护自己,用“不”的力量可以说服别人,用“不”的方法可以正确地决策,用“不”的秘诀可以改变人生。

    ——简娜·柯普(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培训师)

    不会说“不”的心理秘密

    生活中,不会说“不”的人并不鲜见,成人和孩子都有。他们在拒绝别人时出现心理障碍,担心拒绝会伤害对方,失去与对方的友谊,或者仅仅是为了保持谦逊的作风,一味地委曲求全,成全别人。其实,这是心理脆弱和不成熟的表现,而追根溯源,问题大多出现在幼儿期。

    那么,人为什么不会说“不”呢?

    原因一:胆小自卑,不敢说

    皮皮今年4岁半,上幼儿园中班。或许是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家里只有妈妈,他胆子很小,在小伙伴面前总是怯生生的,遇到一点麻烦就不知所措。比如,小伙伴想玩他手里的玩具,他不肯,却不敢说“不”,只是把玩具抱在怀里。如果小伙伴动手抢,他不敢反抗,不敢抢回来,只会哭个没完。
, 百拇医药
    解读:生活中有不少皮皮这样的孩子,对别人提出的要求明明心里不同意,却不敢说出口。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有的还比较自卑,缺乏自信,常受小朋友的欺负。在这种胆怯的心理状态下,孩子不敢说“不”已经形成了习惯,无论别人让他做什么,他都只会顺从。可怕的是,这种习惯多数会保持到成年。

    原因二:原则性不强

    在幼儿园里,5岁的小娅正在搭积木。眼看一座桥就要搭好了,旁边的琪琪突然要求把积木块收到盒子里,拿走自己玩。小娅很生气地对琪琪说:“不行,我还没玩完呢,一会儿再给你吧。”琪琪根本不听小娅的,粗暴地动手抢积木,还推倒了那座马上要搭好的桥。这时,小娅见事情已无法挽回,就没有再坚持,把积木让给了琪琪。

    解读:有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拒绝别人,可是由于自己的原则性不强,没有坚持到底,“不”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最终还是没有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其实小娅这样做并非大度,因为她很不高兴,回家告诉妈妈时,还大哭了一场。
, 百拇医药
    原因三:害怕孤独,取悦别人

    可可是一个6岁男孩,平时很少有玩伴。一天,7岁的小表哥来可可家做客,可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都拿出来给小表哥玩。过了一会儿,小表哥看中了可可正在玩的玩具,可可很乐意地出让,然后自己去玩别的。可是小表哥又追着可可,要他手里的玩具,可可再次割爱。如此再三,可可妈妈看不下去了,问可可:“可可,玩具你正玩得开心,为什么要让给别人呢?”可可马上委屈地说:“我怕我不给他,他就不跟我玩了。”

    解读:独生子女普遍缺少玩伴,害怕孤独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缺陷。如果孩子特别害怕孤独,离开了伙伴就发慌,平时跟小伙伴在一起就会处处赔着小心,人家要什么东西,赶紧拱手奉送,甚至不等人家来要,就主动送上门去。这种孩子把东西送给别人后,表面看好像很大度,但内心却是不情愿的,因为他是用利益去换取别人的陪伴。这样的心理发展下去,长大后,往往会在婚姻生活中遇到麻烦。

    原因四:虚荣心强,有求必应
, 百拇医药
    5岁的欣欣经常带新奇的东西到幼儿园来,说是和小伙伴分享,其实有炫耀的成分。有一次,她戴了一个漂亮的新发卡,惹得小姑娘们十分羡慕。欣欣昂着头说:“我家还有好几个呢,有红色的、绿色的、咖啡色的、白色的,这个粉色的是最不好看的一个!”一个小姑娘实在忍不住,就说:“这个难看,那你送给我吧,我不嫌难看。”欣欣呆住了,其实她只有这一个,但大话已经说出,收不回来了,她只好取下来送给小伙伴。事后,欣欣非常后悔。

    解读:孩子一般比大人更热衷攀比,有的孩子虚荣心特别强,总会在别人面前装出无所不能、无所不有的样子,别人向他提出要求,正是他显示自己能力和优越感的时候,当然不能拒绝。至于能不能做到、舍不舍得,来不及细想,只能留作痛苦私下里品尝。

    原因五:说了也没用

    瑞瑞今年刚刚3岁,长得白白胖胖的,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很是可爱,所以妈妈经常带着他去参加各种聚会。聚会上,很多阿姨见到瑞瑞都喜欢得不得了,纷纷上前亲他。瑞瑞很讨厌陌生人碰自己,刚开始总是拼命躲开阿姨们的骚扰,大声说:“不!不要!”但没有人把小家伙的拒绝当回事,还取笑他害羞,瑞瑞的妈妈也在旁边笑,没有给儿子解围的意思。后来,瑞瑞看反抗没有用,慢慢也就顺从了,碰到阿姨亲他,也就不再说“不”了,尽管他始终都不喜欢这种亲昵。
, http://www.100md.com
    解读: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两岁开始就慢慢变得有点反抗意识了,经常说“不”。所以,父母要特别重视孩子说出的每一个“不”,及时对孩子进行说“不”的教育。如果孩子的“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那么孩子说“不”的意识和能力都会降低,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原因六:谦逊和忍让的教育

    小米今年6岁,是个公认的懂事男孩。有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冲冲到小米家来玩,见小米手里的冲锋枪很酷,不由分说就上前抢了过去。小米很不情愿,刚想发作,想了一下又按捺住了,站在那里什么也没说。小米的妈妈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舒服,问小米:“你现在是不是很想玩那把枪?”小米说:“是的。”妈妈问:“那你为什么不拒绝冲冲呢?”小米皱着眉头说:“你不是说有好的东西要先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吗?上次我跟堂弟争玩具,你还打了我一顿呢。”

    解读:有的孩子不会说“不”,要归因于父母的谦逊忍让教育。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表现得很好客,很有礼貌,有吃的、玩的要先让给小客人,不能争抢。于是,孩子不得不克制自己的需要,优先满足小客人。如果孩子做不到,可能会招来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如果孩子做到了,会得到夸奖。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用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换取“懂事”的夸奖。其实,这种教育不会让孩子学到美德意义上的谦逊和忍让,只能让孩子不断压抑自己的欲望,从而失去自信和竞争力。
, 百拇医药
    如何教孩子说“不”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和培训师简娜·柯普认为,学会说“不”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是未来成功者的一项重要能力,用“不”的智慧可以保护自己,用“不”的力量可以说服别人,用“不”的方法可以正确地决策,用“不”的秘诀可以改变人生。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学习说“不”。

    方法一:让孩子先对父母说“不”

    为了帮助胆小的孩子消除恐惧,父母不妨让孩子从拒绝家人开始练习。比如,陪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当孩子马上就要把一座小房子搭好时,你可以突然要求推倒重来,并要孩子站到一边,看你来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退缩了,你要告诉孩子:“宝宝,你是不是非常想把这个房子搭好?如果是,你要大胆地对妈妈说‘不’。你要是不说,妈妈(爸爸)怎么知道你的想法呢?”相信,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的胆子会变得越来越大,慢慢地也就敢于用同样的方式来拒绝小朋友了。
, http://www.100md.com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坚持原则

    对那些因害怕孤独而有意讨好别人的“没志气”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其次,要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果敢的品质,让孩子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勇敢承担责任,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坚持原则或许会得罪一些朋友,但最终会赢得更多友谊。这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却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方法三:让孩子接受别人说“不”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小朋友的东西不属于你,你如果想要,必须征得人家的同意,如果小朋友对你说“不”,你要坦然接受;同样,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也需要征得你的同意,如果你不愿意,也可以对他们说“不”。当孩子明白说“不”是一件公平的事,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后,心理障碍往往很容易克服。

    方法四:让孩子正确认识“面子”
, http://www.100md.com
    如果孩子是因为爱面子而不好意思说“不”,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诚实,不能故意夸大事实,也不要随意答应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否则以后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方法五:让孩子掌握说“不”的技巧

    当孩子克服以上种种障碍之后,父母还要教给孩子说“不”的技巧。

    1.说明理由。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让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不要直接说不行,也不要抱着玩具跑掉,这样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误解而不答理你。你应该对小朋友说明不行的理由,这样既能够保留你心爱的玩具,还能获得别人的理解。

    2.延迟满足。如果孩子不便说出拒绝的理由,父母还可以教孩子用一拖再拖的办法,推迟满足别人的要求。比如教孩子这样说“等我想好了再跟你说”“让我再想想”等等。用这种委婉的方法说“不”,别人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3.找个方法替代。转移目标也是一个不错的拒绝方式。孩子要过生日了,小朋友嚷嚷着要他请吃麦当劳,孩子不愿意,可以想出其他方式来替代,比如请大家吃糖。这样既不至于让对方感觉到被拒绝,又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方法六:巧用激励机制

    如果孩子一定程度上学会了拒绝别人,敢于说“不”了,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孩子奖励,鼓励孩子做出类似的拒绝。

    (摘自《现代家长》), http://www.100md.com(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