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4期
编号:12969276
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5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患者诊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去势联合持续性抗雄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去势联合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75.85%,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潮热、乳房肿胀、腹泻、贫血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24%vs48.28%,10.34%vs 44.83%,17.24%vs 65.52%,6.90%vs 34.48%,10.34%vs 41.38%,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可获得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间歇性;抗雄激素;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欧美等国家前列腺癌为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死亡率第二位。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相同,发病具有隐匿性,往往患者在体检或出现症状时发现,此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根治治疗机会。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浓度达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以达到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目的。为探讨间歇性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疾病临床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