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2784935
血管性疾病、肿瘤与围绝经期综合征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9期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PMS)主要是由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932年开始用雌激素治疗PMS患者,1963年开始用激素替代疗法(HRT),实践证明,HRT对改善PM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对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症,保障血管功能,减少或延迟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等均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喜爱,应用广泛,但随着ERT的长时间的广泛应用,ERT的副作用、并发症等的负面报道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对PMS患者的恶性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等重要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仍然有利弊之争。因为恶性肿瘤和血管性疾病是PMS患者的易患年龄,因此其用HRT与恶性肿瘤和血管性疾病的患病关联性是错综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正确认识HRT治疗期间产生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科学意义,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血管性疾病;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11.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9-23-04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udrome,PMS)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指中老年妇女因性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经量减少或停经的患者出现的一组症候群[1]。其主要是由雌激素(estrogen)缺乏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Geist和Spielman于1932年首次采用雌激素制剂防治PMS患者。从此雌激素治疗MPS开始应用于临床,Rober Wilson于1963年称为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