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3186326
眼烧伤的机制及其护理方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1期
     立即清除有毒物质,减轻组织反应。

    4.1.1 冲洗 应分秒必争,清除化学性物质,尽量减轻烧伤程度。一切化学烧伤均应就地用干净水清洗眼部。经急救后再送医院救治。高锰酸钾液释放活性氧,具有解毒防腐作用。入院后可用1︰20 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0~15 min。但此种解毒防腐作用,仅在伤后几分钟内完成才有效。每日换药时均应进行冲洗,直到坏死组织脱净为止。对碱烧伤者,可加用1.0%~2.5%依地酸二钠液冲洗,以排出渗入角膜的钙质。并用胶原溶解酶抑制剂频频滴眼,治疗碱烧伤的角膜溃疡。

    4.1.2 结膜下注射 血清具有稀释毒物、分离组织、阻止烧伤向深部渗透的作用,亦可改善角膜营养,促进组织再生,防止睑球粘连。

    4.1.3 前房穿刺 应在伤后1~2 h内进行。前房穿刺不仅能够排除有毒物质,对新产生的房水亦有消炎和营养作用,有助于受伤组织修复。

    4.1.4 结膜切开术 结膜放射状切开,结膜下略作分离和冲洗,以放出结膜下碱性液体,到达解毒、减张、改善角膜供血之目的。

    4.1.5 结膜下中和注射 酸烧伤时可注射5%磺胺嘧啶钠溶液。碱烧伤时可注射5%维生素C。维生素C不仅起中和作用,且与角膜的胶原合成有密切关系。

    4.1.6 抗炎预防感染 碱烧伤后应注意抗炎及预防继发感染。局部使用抗生素及阿托品散瞳,7 d内口服皮质类固醇及非激素抗炎药物对减轻角膜水肿及前房渗出有一定作用,但局部应忌用皮质类固醇,以免加重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引起继发细菌和毒菌感染。

    4.1.7 胶原溶解酶抑制剂 延缓或阻止角膜溃疡的发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