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24期
编号:13412196
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探究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出血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灌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失血情況、输血情况及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量为(375.03±209.24)ml,对照组输血量为(647.36±212.87)ml,观察组输血率为6.67%,对照组输血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进行氨甲环酸的局部灌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降低患者输血率和输血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氨甲环酸; 凝血指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4.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4-0-02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常用于膝关节骨外科中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变关节构造和下肢力线,纠正畸形来达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疼痛的效果。全膝关节置换术不足的一面在于手术创伤面大、渗出多和止血困难等,从而容易导致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较大,甚至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情况[1]。为了减少和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在术中局部灌注生理盐水和氨甲环酸,对减少患者出血量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东莞市石碣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膝关节手术,均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手术指征。排除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低于90 g/L者,既往血友病史、凝血功能障碍者,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史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67.94±7.46)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68.03±7.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临床试验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的批准和指导下完成[2]。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同一个医疗团队完成,具体手术方式如下:对两组患者实施股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后,协助患者选取正确的手术体位,从患者的髌旁内侧入路,将膝关节腔完全暴露出来,然后将关节腔内的骨赘去除;并切除前后的十字韧带和内外侧的半月板。然后从患者的股骨处截骨并进行髓内定位,胫骨截骨采用髓外定位;根据植入假体的具体类型选择不同的后倾角度,对患者内外两侧的软组织和后方关节囊进行松解,松解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膝关节屈伸间隙的平衡和内外两侧关节的稳定性。然后采用后十字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将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固定,手术全程在止血带下完成,止血带的收缩压压力在150 mm Hg左右;手术完成后从内到外进行切口缝合后,用弹力绷带对手术切口进行加压包扎,然后松开止血带。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需要在关节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并在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术前30 min,后间隔12 h后给予两组患者2.25 g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术后12 h给予患者注射6 000 U的低分子肝素,1次/d,给予患者皮下注射抗凝剂直到术后12 d。直到术后松开止血带后,对照组患者给予顺引流管将0.5 g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注射进关节腔内,闭管3 h;观察组患者将0.5 g氨甲环酸 50 ml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比较两组患者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4]。

    总失血量计算方法:在患者术前2 d和术后3 d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红细胞积压值,根据Gross的围手术期平均红细胞积压对循环血量进行计算,其线性方程为:总红细胞丢失量=术前血容量×(术前红细胞积压值-术后红细胞积压值);显性红细胞丢失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红细胞积压值-术后红细胞积压值)/2;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红细胞丢失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红细胞输入量[5]。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失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为(375.03±20.24)ml,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为(647.36±32.87)ml,观察组输血率为6.67%,对照组输血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百拇医药(袁志坤 王新亮 陈铭 彭昌贵 李日旺 陈霖 侯之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