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22期
编号:13415460
基于跨理论模式的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按照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划分,制定其血压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采用专题讲座与发放宣传材料相结合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前后比较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平均血压水平及门诊规范复诊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门诊规范复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升门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的平均血压,提高其规范门诊复诊率,是可以在臨床开展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跨理论模式; 健康教育; 高血压; 门诊;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2.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2-0-03

    近年来,我国慢性疾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报告(2015年)指出,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的86.6%,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约70%[2]。高血压是临床发生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占20%,而>6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为49.1%[3]。健康教育是改变人们不良行为和促进健康的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4]。跨理论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TTM)是系统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5]。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法,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该方法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改变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6月在某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患者为首次发现高血压病并在本研究单位定点治疗;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本研究共纳入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40~76岁,平均(61.4±3.2)岁。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39~79岁,平均(62.2±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采用中国医师协会专家组对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定义,其在充分分析国际及中国相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确定为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6-7]。

    1.3 方法

    1.3.1 成立门诊健康教育小组 健康教育小组共有7名成员,其中心内科医生1名,心内科护士2名,保健科医生1名,门诊部护士3名。由心内科医生负责临床诊断,心内科及门诊部护士负责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指导并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保健科医生为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在进行干预前,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按照跨理论模式的阶段划分,针对行为变化阶段的5个阶段即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8],制定了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的健康教育方案。在各干预阶段开始前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确认其所在的行为改变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1)前意向阶段。患者在确诊高血压病前对其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没有采取控制血压行为的意向,通过讲解高血压的健康注意事项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引起患者的重视。此阶段采用健康讲座的形式,课程共两次,授课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首次由心内科医生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讲解,并要求患者课后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健康危险因素,引发患者的意识觉醒;第二次由保健科医生总结诱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组织患者讨论各自存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唤起情感和刺激控制的目的。(2)意向阶段。患者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并准备在未来3个月付诸实行。健康教育团队在患者每次就诊结束后,对其进行访谈,时间为15~30 min。了解患者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高危因素,如是否吸烟、高盐饮食等,结合患者自身特点提供个体化的血压控制方法。观察组要求患者每月至少就诊一次,对未按规定就诊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确保患者按时就诊。(3)准备阶段。患者已经做好了进行控制血压行为的行为转变的准备,并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采取控制血压行为。此阶段主要指导患者如何控制血压,如定期复诊、服药依从性、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和控制情绪等。通过组建高血压病友会,请高血压控制较好的病友现身说法,使患者获取直接经验。开展高血压亲属联谊会,使高血压患者的亲属对高血压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4)行为阶段。患者已经实行了高血压的控制血压行为,但有些行为一时难以改变,如按时复诊、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情绪控制等。通过查看患者的门诊记录,对未按时就诊的患者及时进行电话或微信联系,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跟进,保证控制血压行为的有效落实。(5)维持阶段。患者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行为至少6个月。在患者确诊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2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督促患者进行血压控制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3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专题讲座与发放宣传材料相结合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9]。专题讲座每月1次,时间30 min,形式为统一讲解。宣传材料由医院保健科统一制定。, 百拇医药(廖水珍 李任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