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6808
黄疸的中医辨治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期
     辨是否梗阻要运用西医化验和检查手段。在肝功能指标上,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0.5。在尿常规中,如果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提示梗阻性黄疸。在粪常规中,如果粪胆素阴性,粪胆原减低,提示梗阻性黄疸。在超声、CT、磁共振的检查中,发现肝内胆管扩张,提示梗阻性黄疸。此外,患者伴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至陶白色,也提示梗阻性黄疸。

    2.2 辨良恶性质

    疾病的良恶性质与预后密切相关,一般良性疾病预后好,恶性疾病预后差。恶性黄疸由癌症所致,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是梗阻性黄疸,因癌肿阻塞或侵犯胆管所致,常见有胆管癌、壶腹癌、胰腺癌、胆囊癌及其他转移癌等[8]。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及生存率不高,常在初诊后的6个月内死亡[9]。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已成为临床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10]。中医不宜作为治疗首选,待胆道引流通畅或梗阻解除黄疸减轻后,再行中医药治疗;另一类是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管不扩张,因肝内癌肿数量多、体积大,剩余正常肝组织不能代谢胆红素所致,此类患者肝功能损害,不能耐受西医放化疗等抗癌措施,中医治疗应该作为首选,制定中医治疗目标为延缓癌肿生长速度。

    2.3 辨病因

    针对良性黄疸,需要进一步辨明病因。根据具体不同原因,决定中医药治疗的主次地位。如乙肝病毒活跃导致黄疸型肝炎,西医有核苷(酸)类似物,控制病毒效果确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