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111868
浅谈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月起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进行防控,对干预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作为实施综合管理前,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实施综合管理后。结果:实施综合管理干预后笔者所在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后手卫生执行率、抗生素使用率、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管理措施进行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综合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1-0153-03

    多重耐药菌感染为临床常见现象,多重耐药菌感染现象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为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效果,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综合管理,其间住院患者8024例,其中251例患者经每日微生物室报告显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包括院前感染与院内感染),其中男135例,女116例,年龄27~82岁,平均(54.5±5.6)岁;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未实施综合管理,其间7852例住院患者,其中389例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包括院前感染与院内感染),其中男195例,女194例,年龄25~87岁,平均(55.9±5.9)岁;实施前后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组织培训 组织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大会,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多重耐药菌监控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整理多重耐药菌防控的相关措施,为工作人员学习、查阅提供方便。

    1.2.2 做好消毒隔离管理 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处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现象发生有重要作用。对于病情严重、感染情况复杂的多重耐药菌患者需给予其单间隔离处理;对于普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则需严格床边隔离。同时医护人员需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多重耐药菌隔离标识。另外,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还应加强对接触隔离的重视,例如应尽可能做到专人专用相关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输液泵等,若未能专人专用则需严格消毒。

    1.2.3 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医疗机构应在全院组织手卫生宣传活动,并且可邀请专家传授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手卫生的相关知识等,并可挑选手卫生先进科室对医院感染、手卫生经验等进行分享;另外,可利用宣传栏等对手卫生、感染控制知识等进行宣传普及。此外,各科室间还可通过业务学习等对手卫生知识进行培训学习。

    1.2.4 重视清洁及消毒工作 醫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物品消毒清洁的重视,可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对消毒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拖布、抹布等需做到专人专用,且使用后同样应利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侵泡处理。医疗废物应使用黄色专用医疗垃圾袋存储,并且需贴相关标识,及时进行清理。

    1.2.5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医生必须要严格按照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对于类型不同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认真对药物特点进行考虑,尽量选择廉价、窄谱、高效的抗生素,避免盲目按照自身经验选择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对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手卫生执行率、抗生素使用率、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防护用品使用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综合管理实施前7852例住院患者中共389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占5.0%;38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院前感染190例,占48.8%,院内感染199例,占51.2%。综合管理实施后8024例住院患者中共251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占3.1%;25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院前感染162例,占64.5%,院内感染89例,占35.5%;综合管理实施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91,P=0.000)。

    2.2 综合管理实施前后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对比

    综合管理措施实施后患者手卫生执行率、抗生素使用率、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防护用品使用率较实施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主要指一种细菌同时对3类或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情况[2]。多重耐药菌感染则主要是指多重耐药菌在患者体内定植,导致患者产生咳痰、发热、脓性分泌物等临床感染症状及体征,且相关标本微生物检测结果报告多重耐药菌的现象[3]。随着广谱抗生素使用的日益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给医疗机构造成极大的挑战[4-5]。因此,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医院感染现象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6]。, 百拇医药(许嫦娥 颜冬冬)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