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113353
不同修复材料在口腔临床修复治疗过程中的统计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牙体缺损患者150例,共174颗牙,进行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详细介绍三种材料的优点、不足和价格,根据患者意愿,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分类方法按材料类别,将患者分为金属组(A组)、树脂组(B组)和陶瓷组(C组)。其中金属组82例(106颗牙),树脂组43例(43颗牙),陶瓷组25例(25颗牙)。

    1.2 方法

    在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的基础上,检查患者口腔颌面状况及咀嚼功能,必要时,作牙冠延长术、牙槽修整术或正畸调整,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严格按照固定修复要求,在完成牙体预备、印模、颌位记录和修复体制备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试戴、调整,最终完成患者牙体缺损部位的修复。

    1.3 观察指标

    修复后1个月内患者反映的问题、治疗3个月和1年后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患者满意程度,是否出现破裂、松動脱落、牙龈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计算治疗成功率。

    1.4 数据处理及对比

    对患者进行组内、组间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评判不同诊疗技术治疗效果,为后续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技术依据。

    2 结果

    2.1 不同患者诊疗方式的统计对比

    采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的患者多为老年人,80%以上为48岁以上人员,该类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是费用问题,采用树脂材料进行修复的患者多为中年人,患者年龄集中在40岁左右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