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113763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8期
     近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B细胞在SLE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一个更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通过特定抗原及Toll样受体介导免疫反应,同时,保护并调节T细胞的自身免疫[10]。B淋巴细胞可以在低抗原浓度情况下,高效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如产生类风湿因子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ANA、dsDNA抗体导致SLE。CD19、CD20、CD22作为B细胞标记,表达于未成熟和成熟B细胞[11],其中CD20在B细胞激活、识别及细胞周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通过ADCC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高选择性的破坏成熟B细胞及前体B细胞,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使B细胞重新增殖,类似于骨髓移植后的细胞重建效应[12]。早在1997年利妥昔单抗就被FDA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对B淋巴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淋巴瘤的缓解率及生存时间。近年来,利妥昔单抗亦被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大疱性疾病和血管炎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