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6年第15期
编号:12855793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心理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5期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14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指脑、脊髓损伤时出现排尿障碍,其结果是不能排尿(尿闭)或不能蓄尿而漏尿(尿失禁),两者结合在一起而出现复杂症状[1]。神经源性膀胱在临床并不少见,患者治疗时间较长,由于患者无法控制小便,常常长期留置导尿,且长期留置导尿不仅导致泌尿系统反复感染,亦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增加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脊髓损伤(SCI)患者行间歇导尿是一个较长的动作过程。因此针对每个患者制定适合的膀胱功能训练计划并进行长期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任务[2]。本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采用间歇导尿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对接受留置导尿及间歇导尿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行了心理评估,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突发事件导致脊髓损伤。经X线、CT、MRI确诊,存在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障碍,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入选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8~55岁,平均43岁。经残余尿、尿道阻力测定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均符合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22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