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29期
编号:12784307
川黄乙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9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0例输液性静脉炎患者,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4~60岁,平均(43.9±7.2)岁。发生部位:手背静脉24例,前臂静脉28例,桡静脉39例,足背静脉9例。临床表现:红肿54例,占54.00%,疼痛67例,占67.00%。按照美国INC标准进行静脉炎分级,其中Ⅰ级32例,Ⅱ级37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所有患者均是由输入刺激性药物所致。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川黄乙组和硫酸镁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美国INC静脉炎分级判断标准:输液部位发红,无或伴有疼痛为Ⅰ级;输液部位疼痛,伴肿胀或发红为Ⅱ级;输液部位疼痛,伴肿胀或发红,形成条索样物,可触及条索状静脉为Ⅲ级;输液部位疼痛,伴肿胀或发红,可触及条索样物>1英寸(2.54 cm),有脓液流出为Ⅳ级。

    1.2 方法

    患者出现静脉炎时,将患肢抬高,保证静脉回流,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所有患者静脉炎部位均行皮肤清洁消毒,川黄乙组采用川黄乙调蜂蜜护理法,均匀敷于患处,外敷无菌纱布,透明贴膜固定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