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18
编号:13640620
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8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奇数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偶数号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采用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指导以及认知行为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和64.10%(2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躯体运动能力(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护理干预; 运动功能;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09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8.049

    颅脑外伤(Craniocerebral Injury)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伤类型。近几年来,颅脑外伤疾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患者疾病发生后导致的致残率及病死率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建立分离、协调运动模式的强化康复护理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对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及护理干预模式,以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8~68岁,平均(45.9±7.5)岁;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7~69岁,平均(46.0±7.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给予脱水、抗感染、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有褥疮患者进行局部按摩,每日红外线进行照射40 min,次日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感染,采用健侧输液,远端以及近端手法进行按摩。

    1.2.2 观察组 采用心理护理、早期康复指导及认知行为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护理。护理中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运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康复计划,告知患者康复的重点是通过学习、锻炼不断反复的过程,促进脑功能恢复及大脑中运动神经的恢复,心理护理始终贯彻整个术后过程中,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心理给予有效的疏导、鼓励,提高患者对疾病恢复的自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训练。(2)康复训练。患者临床症状平稳后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如将患者肢体摆放正确,被动、主动肢体关节运动,进行翻身、坐起、站立、行走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患者进行穿衣、吃饭等方面的运动功能训练[2]。(3)干预认知行为措施。进行过专业培训的高级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询查,每周进行2~3次,每次进行30 min,在询查中包括患者对认知模式的教育、自动思维的识别、错误或者对疾病扭曲认知的重新认识,合理认知的重新构建,帮助患者识别自动思维,区别其有效性,确定由此引起的情绪,激励患者使用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运动功能效果判定 在患者入院时(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躯体运动能力评价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分数越高越好。

    1.3.2 护理效果判定 显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已恢复,运动功能恢复完全;有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n=39)12(30.77)13(33.33)14(35.90)25(64.10)

    观察组(n=39)19(48.72)16(41.03)4(10.25)35(89.74)

    字2值38.9124.3822.6435.85

    P值<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NFD、ADL、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百拇医药(钟洪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