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2
编号:13657984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2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基础上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收治的55例具有糖尿病病史且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合并新发脑梗死的患者,对其制订针对性临床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入组55例患者进行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其中53例病情好转、出院,未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及再次栓塞、再出血情况,1例肢体运动障碍未见明显好转,1例饮水偶尔呛咳。有效53例,有效率为96.36%。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治疗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2-0077-02

    脑梗死具有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等特点,目前公认与脑梗死相关血管病变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颅内大动脉硬化,其二小血管脂样玻璃样变性,主要有血栓形成、栓塞剂低灌注两种机制参与脑梗死形成[1]。当脑血管发生血栓血流灌注减低,磁共振弥散加权功能成像可以在6 h内发现病灶,是临床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主要手段[2]。糖尿病患者高糖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血管损伤,而全身血管损伤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表现为动脉硬化剂血栓形成,在颅内血管发生病变时易发生脑梗死[3]。
, 百拇医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脑梗死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发展带来压力,给家庭带来了负担。随着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高场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及普及,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及时准确诊断已经不是问题,治疗上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如根据发病时间及影像检查资料进行溶栓及非溶栓治疗,甚至可以采取生物医学治疗方式,如干细胞移植术等。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做了很多关于脑梗死预后评估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此之高的原因,除和其精密解剖结构及脑神经对缺氧缺血的高敏感性外,脑组织缺血是其主要原因。脑梗死是突发的脑血管闭塞(栓塞、血栓形成)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局部血供中断所致,使脑的血供急剧下降,在最严重的区域内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即脑梗死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收治的55例具有糖尿病病史且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合并新发脑梗死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6岁。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多11.1 mmol/L;(2)空腹血糖≥7.0 mmol/L;(3)在OGTT服75 g葡萄糖后2 h PBG≥11.1 mmol/L,以上3项检测标准中,只要有1项达到标准并随后1 d在选择上述3项中的任何1项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1.3 脑梗死急性期磁共振诊断

    头颅磁共振扫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

    1.4 排除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急性脑梗死但是未有糖尿病病史者;(3)脑梗死超过24 h者。

    1.5 护理方法

    1.5.1 一般护理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密切观察,尤其对生命体征与意识的转变情况密切观察,监测血压、血糖、呼吸和脉搏等。

    1.5.2 针对糖尿病护理 (1)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宣教,包括脑梗死的预后、糖尿病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服用方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陪护医护进行护理,避免出现激动暴躁情绪,血压往往不易被控制,会增加发生再次脑梗死可能,因此可以采取心里疏导手段。另外,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培养乐观的情绪,避免心情的波动,稳定机体的内环境,能够最终达到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目的。(2)药物注射及服用方法护理:对有注射胰岛素需求的患者,建议选取多个注射部位进行轮换,避免硬结、皮肤溃疡等情况发生,口服降糖药患者按时给药,监测血糖,调节药量。(3)皮肤护理: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冻、烫伤,每两小时翻身,避免褥疮发生。(4)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伸屈动作,按摩肢体,促进体内血液淋巴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状态,鼓励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下床走动,积极训练患者语言功能,向其示范卷舌发音口型,强化口语的练习,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适当、规律、长期的运动不但能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还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以期最终能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对入组55例患者进行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其中53例病情好转、出院,未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及再次栓塞、再出血情况,1例肢体运动障碍未见明显好转,1例饮水偶尔呛咳。有效53例,有效率为96.36%。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不同病理时期血流改变多样性致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其中侧支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侧支循环包括初级侧支循环,即由大脑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构成;次级侧支循环主要有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翼动脉及颞浅动脉。一般认为初级侧支循环在缺血早期就开始发挥作用,其代偿能力足够提供较大的血流量,在初级侧支循环代偿不能发挥作用或无法维持正常灌注时,次级侧支循环代偿才提供额外的血供,此时虽侧支循环建立,但是脑血管调节能力不能满足脑组织生理功能,继发侧支循环提供血流虽远不及初级侧支循环,但所有脑组织某种形式上均存在继发侧支循环代偿,这在脑梗死恢复带来了一定作用。国内学者吕达平等研究也表明,次级侧支循环中软脑膜支吻合的开放程度与存在形式等与脑血管狭窄及脑血管闭塞形成速度正相关,后者除与脑血管发育好坏主要相关外,也与脑灌注血压、血液黏稠度及侧支代偿能力有关。Tsiskaridze等研究亦认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中度血管狭窄而致的脑梗死与侧支循环血供不足呈直接相关。总之,侧支循环与脑缺血区的残余灌注紧密相关,但两者间的精确关系以及侧支循环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尚不甚清楚。可见,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不仅决定脑梗死早期临床症状改善,而且也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http://www.100md.com(杨晓丽 田旭玉 张楠 杨耽琳 王伟 魏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