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13
编号:13684608
影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3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术掌握相关因素,为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供相应的方法。方法:对2011-2013年参加心肺复苏培训的乡镇医院450名医护人员考试成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培训方式、培训间隔时间、工作环境、疲劳等对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有影响。结论:在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培训的同时,探索使用PDCA的管理方法,建立CPR技能评价与长期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规范CPR培训与复训,才能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

    【关键词】 基层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 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155-02

    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不够,专业人员的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医疗从业人员实施的CPR仍不尽如人意,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2];心脏猝死患者不良预后与复苏过程中实施了质量差的CPR有很大的关系。培训效果的体现就是CPR的质量如何,其指标包括:按压位置、按压深度、频率、按压放松周期、通气频率与通气量等。基层医护人员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第一时间接触患者,必须熟练掌握急救技术、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救护意识、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3],国内许多专家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法,现综述如下。

    1 基层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普及的现状

    本市急救中心依托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除完成玉林市城区和周边院前患者的急救工作外,有相当部分的工作量是对乡镇卫生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对乡镇医院急救技能水平比较了解,所以从2009年将培训的重点工作放在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上,尤其是心肺复苏技术。

    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普遍较差,杜丽鹏等[4]经过调查认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差,合格率低仅为8.33%和12.50%;徐俊[5]调查只有41.6%的乡镇医师了解心肺复苏知识;高玉凤等[6]和李国明[7]认为乡镇医院护士对心肺复苏新理论掌握普遍较差;笔者通过对本市7家乡镇医院45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操作只有36%,与国内专家调查结果相符,因此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的培训极其需要。

    2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CPR考核错误原因分析

    2.1 颈动脉判断错误原因

    考核基层医院医护人员450名,劲动脉单项合格279名,合格率62%,与文献[8-10]的研究相符。判断错误主要原因是:判断时间不够或超时;触摸位置不准确;手指不规范等。正确的操作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节的指腹触及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凸肌前缘凹处,触压颈动脉,手指放于与颈动脉垂直方向,判断时间5~10 s为精准。

    2.2 胸外心脏按压错误原因

    胸外心脏按压主要问题是按压过浅和手法错误,在接受考核的450名医务人员中,有274名该项目被扣分,占61%,与黄素芳等[9]的研究相符。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相关要素包括按压定位、按压者姿势、胸外心脏按与人工呼吸的比例(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不少于5 cm,即挪度安妮心肺复苏模拟人按压深度提示绿灯闪亮,考核中单因素错误率不高,如定位错误主要是按压部位移位;按压者姿势错误为两肘关节松动、按压冲击或用腕部力量;按压频率<100次和>140次;另一影响按压品质的重要因素“每次按压放松时胸壁要求充分回弹”,按压没节奏。

    2.3 有效开放气道错误原因分析

    在考核中,开放气道不正确占81%,与应菊素等[11]的研究相符。主要原因是: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右手或第二指关节压迫下颌部软组织或气管正中部位,这与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平时操作少有关。开放气道利用仰头抬颏法或在检查义齿时,应把左手小鱼际肌放在患者前额稍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处,向上抬颏,使鼻尖、耳垂与地面成一垂直线,切忌下压下颌骨掰开口腔。

    2.4 有效人工呼吸错误分析

    在450名人员考核总结中,口对口人工呼吸错误原因主要是:吹气量不足、不捏鼻子、漏气、使胸廓不起伏,尤其在第一和第五循环更明显,这与齐卫国等[12]的研究的记录相同,造成失败的原因在第一循环主要是气道开放不完全,第五循环主要是施救者疲劳,不能达到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 s以上和有效气体量使患者胸廓起伏。在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时的错误,主要是:CE手法错误、气道没打开,先扣面罩再打开气道致使气道不完全打开和面罩不扣紧漏气等。

    3 影响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因素

    3.1 急救意识

    学员学习的动机及态度决定了其培训效果的好坏[2,6,13],基层医护人员经常认为,抢救是大医院的事情,危重患者入院马上转院,或认为心肺复苏简单,使用率不高,在培训时不积极练习,认为流程熟练就行,结果是“一说就会,一做便错的窘境”[14]。

    3.2 工作环境与接受培训

    江淑聘等[8]和蒲晓煜等[15]认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要高于其他科人员,这与他们在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经常经历抢救,接受CPR培训,应急能力较强有关系。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因抢救危重患者机会不多,实际操作机会较少;设备不足、缺乏心肺复苏模拟人;接受培训机会较少等。

    3.3 培训间隔时间对CPR测试成绩的影响

    齐卫东等认为[12]和蒲晓煜等[15],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6~12个月,对其进行复试,结果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实施。因此培训间隔时间对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有影响。, 百拇医药(谢弘 陈素芬 杨朝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