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35
编号:13708357
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李雪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防范,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用于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可显著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83-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在机械通气48 h后至拔管后48 h内出现的肺炎[1]。临床中对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常需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2-3],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仍然很高。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尚不确切。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120例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6~71岁,平均(43.4±2.1)岁。人工气道的类型:行气管插管51例,气管切开9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3~68岁,平均(42.9±1.9)岁。人工气道的类型:行气管插管50例,气管切开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人工气道建立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具体的内容为:(1)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2)定期进行患者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即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的管道和湿化器。如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气囊漏气等现象,则需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将集水杯置于整个环路的最低端,并定期进行冷凝水的更换;(3)在设定通气湿度时,应进行详细的设定。吸入气体的温度为32 ℃~36 ℃,湿度为60.0%~7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