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2期
编号:13183856
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康复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2期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及康复期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12例脑出血患者均按照规范加强病情观察,急性期及康复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除2例重症患者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规范的治疗、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关键词】脑出血;病情观察;急性期护理;康复期护理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恢复慢、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障碍、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所以康复护理尤为重要。现就笔者所在医院21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脑出血患者212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146例,女66例,年龄22~86岁,平均54岁。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入院时昏迷者132例,嗜睡者46例,神智清醒者34例。

    2病情观察

    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监测血压,血压过高可致再出血,血压过低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脉搏缓慢说明颅内压逐渐升高,脉搏过强说明血压升高,脉弱提示循环衰竭。呼吸速率、节律、深浅度不规整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体温升高者须行有效的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7 ℃~38 ℃,昏迷患者体温应保持在36 ℃以下。

    2.2瞳孔、眼球运动的观察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存在,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存在,说明重度缺氧;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眼球颤动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眼征,常同时出现脑强直。

    2.3意识、神经系统体征的观察意识的变化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定时呼唤或给予刺激判定意识状态或昏迷程度。3急性期护理

    3.1体位如病情允许,尽可能保持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忌去枕平卧,防止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3.2严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口稍向下,以利分泌物引流,防止舌根后坠。防止呕吐物及痰液阻塞呼吸道,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

    3.3输液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静滴20%甘露醇,保证静脉输注有效的药物和液体。对躁动不安的昏迷患者,输液肢体稳妥固定。

    3.4预防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褥疮。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禁止感冒人员陪护及探视,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患者,定时更换尿袋及尿管,尿袋须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协助患者多饮水,每周做一次尿常规检查,以预防泌尿系感染。患者床铺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及排泄物的刺激。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经常给患者擦身,用红花油按摩骨突部位,以预防褥疮。

    3.5心理护理意识清楚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对疾病的恐惧,常伴有心理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1],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护士应随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针对家属也应进行心理辅导和康复知识、技能的培训,让家人更多地陪伴患者,以增加其安全感和归属感。4康复期的护理

    4.1进食、吞咽障碍的训练对于合并进食、吞咽障碍的患者,要及早开展有效的训练,一般发病一周后,生命体征正常即可进行[2]。方法如下: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反复训练,使之易于诱发吞咽且吞咽有力[3]。

    4.2瘫肢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急性期主要是预防关节挛缩、畸形,保持关节功能位或伸直位。患肢功能的训练提倡越早越好,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即可进行。开始主要是被动运动,练习上下肢伸屈活动并按摩肢体,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下床活动要以站立、迈步、走平路、下台阶的先后顺序进行。活动量由小渐大,时间由短到长,做到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床上运动与床下运动相结合。

    4.3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绝大多数是运动性失语,少数是感觉性失语。运动失语的患者首先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音,用咳嗽、吹气诱导发音,语言构成后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或复述全句;对能发音或发音不清者及早由易到难练说词汇。对感觉性失语的护理主要是听觉语言刺激训练,让患者听语指图、听语指字,指物体名称后让患者复述。语言训练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对患者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以增进患者康复的信心。5结果除2例重症患者死亡外,其余均恢复良好。脑出血来势凶猛,致残率高,恢复慢,给患者身心及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通过对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急性期及康复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使部分患者重新回归工作岗位,减轻了家庭负担。参考文献

    [1]王月娥.脑卒中患者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46-47.

    [2]杨桂玲.脑卒中患者进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9(9):28.

    [3]大西幸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吞咽障碍训练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41-142.

    【收稿日期】2011-11-03, http://www.100md.com(于淑玲 王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