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401
后牙折裂发病情况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5日 尹文国
临床研究后牙折裂为口腔内科常见病种之一,其原因多较复杂,临床以充填治疗时过分预备洞型、咬合创伤、偏侧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后牙折裂的发病规律及原因,总结最佳治疗方案并提出明确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口腔内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后牙折裂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显示后牙折裂患者易出现于30~55岁人群中,发病前一般有咬硬物史或者牙齿存在锐尖、深窝沟的咬合面形态,折裂牙钙化程度较好、牙周组织健康、余留牙龋坏数目少,且折裂牙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规律。结论养成定时检查的良好习惯,避免直接食用过硬的食物,及时填充龋齿、修复缺失牙、并纠正偏侧咀嚼习惯,调整牙合关系,可对后牙折裂进行较好的预防与保留。

    【关键词】后牙折裂;发病情况;临床研究后牙折裂为口腔内科常见病种之一,其原因多较复杂,临床以充填治疗时过分预备洞型、咬合创伤、偏侧咀嚼习惯及干扰等较为多见[1]。后牙折裂可对患者的饮食生活造成许多不便,也是牙齿拔除的主要原因之一[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口腔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为使后牙折裂得到更为规范明确的治疗及预防,笔者对所在医院口腔内科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后牙折裂患者进行观察与调研,对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后牙折裂患者,其中男49例,女47例,平均年龄48.5岁,以30~55岁较为集中。均无全覆盖修复体(包括金属全冠、烤瓷冠、全瓷冠等)情况,平均剩余后牙12个,5例有牙折前治疗史。

    1.2检查方法以视诊、探诊及叮嘱患者反复咬合来明确诊断折裂情况,视诊包括用放大镜直视和透视,用探针诊折裂可疑位置,发现可能有折裂时,用纱球置折断面不同位置嘱患者反复咬合,咬合松开时检查是否存在不适与疼痛,阳性反应证明存折裂,研究证明这是证实折裂的有效方法。相反,咬紧不适与疼痛不是折裂的必要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