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6
编号:13758653
微泵静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脑血管痉挛;护理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脑血流量下降,严重会出现缺血性卒中,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尼莫地平能够降低脑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及患者死亡率。笔者所在科近年来收治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更好地发挥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均使用微泵输注尼莫地干治疗,现就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5月~2008年4月收治43例原发性SAH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27~75岁。均经头颅CT和(或)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证实。43例均无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

    1.2治疗方法早期均采用监护室监护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24 h微量泵静脉推注,开始0.5 mg/h,若患者耐受良好,24 h后剂量可增至1.0 mg/h。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可根据病情调节泵入量,或暂停泵入,14 d以后改用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d,分3次口服,服用7 d,21 d一疗程。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经治疗死亡1例,其余均得到有效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3.2周左右,在应用尼莫地平时发生不良反应6例,恶心、呕吐3例,血压下降、头痛、面色潮红3例,经处理均能耐受。

    3护理措施

    3.1常规护理血压监测能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动,防止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患者的不适。用药前测量并记录血压1次,开始滴注药物后测量血压,1次/30 min,6 h后血压平稳者血压监测改为1次/h,血压平稳14 h后可停止监测。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注射液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在执行治疗之前,向患者说明使用该药的重要性,让其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并经常改变体位增进舒适。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防止腹胀、便秘等。

    3.2输液护理在药液外渗到一定程度产生一定阻力时微泵才会发出报警声,如未及时巡视、观察,有时可导致较严重的药液外渗。尼莫地平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沿静脉走向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肿、发热,一旦发生症状,采用硫酸镁湿敷能很快缓解症状。当静脉发生回血时,应将装有生理盐水的针筒接在针头上将回血推入,如回血量大(回血一直回至延长管内)时,除按上述处理外,还需更换延长管,切忌将针筒接在延长管上将回血推入。
, 百拇医药
    4讨论

    大约20%~3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钙离子超载是脑血管痉挛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亦是造成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最后通路。尼莫地平系第二代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脂溶性强,容易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作用于颅内血管,抑制神经元细胞坏死和凋亡,有效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等,达到扩张脑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之目的[1,2]。现今,尼莫地平静脉输注+口服/鼻饲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常规用药途径。使用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能精确地调整单位时间内的输液速度和给药剂量,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长时间维持在有效范围内,且不良反应小,对控制SAH病情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长期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只要作好患者心理护理,控制尼莫地平输注速度,避免药液外渗、静脉回血处理不当致药物反应、微泵速率调节错误、静脉炎、微泵故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其因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而停止用药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此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让治疗药物在患者身体中一直保持一定的浓度,从而长期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小,可有效防治SAH后继发CVS。从而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和患者不适,缩短病程,减轻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08,3(5):356-362.

    [2]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1-222., 百拇医药(汤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