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
编号:13758635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方法从引起职业危害的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心理性这几个因素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果从不同的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要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各种职业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供应室;职业危害;职业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全院可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任务。其工作的特殊性要经常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敷料接触,从而使消毒供应室护士面临多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就尤为重要。

    1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1化学性因素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清洗酶、除锈剂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皮肤、黏膜、呼吸道均具有损伤。
, 百拇医药
    1.2生物性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回收全院各类治疗包、手术器械、布类、橡胶类物品,每件物品均有可能带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在清点回收过程中,由于工作忙乱、光线不充足或操作不熟练都有可能被污染的针头、刀片、锐利器械损伤,而造成工作人员受到感染。

    1.3物理性因素

    1.3.1紫外线、臭氧频繁接触紫外线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角膜炎,严重者可诱发皮肤癌。在臭氧照射及监测过程中,由于臭氧既有强氧化性,它对人体眼睛黏膜、肺组织具有强大的刺激性,可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和哮喘。

    1.3.2噪音超声机、全自动清洗机、脉动真空灭菌器、空气压缩机都会发出强度可达到65~90 dB的噪音(我国对医院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是35 dB,极限值为45 dB),长此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使人感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心跳加快、焦虑等不适症状[1]。
, 百拇医药
    1.3.3高温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温度在132 ℃~134 ℃,在灭菌结束开锅取物时最易烫伤,尤其是在夏季,工作人员因穿短袖更易被烫伤。全自动清洗机在工作过程各种管道温度也高达95 ℃及以上,清洗完毕开机打包时也及易造成烫伤。

    1.4心理因素在医院中供应室往往不被医院所重视,认为是后勤部门,技术含量低,从而使部分供应室的人员产生自卑感,心理不平衡等负面情绪。而供应室在包装时要认真清点、核对、登记,工作常处于高度紧张、易疲劳状态,对其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加强管理,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2.1化学性因素防护措施消毒剂在保存时要加盖。在配制时要戴:口罩、帽子、防护镜,必要时穿防护服。用清洗酶刷洗器械时要佩戴口罩、帽子、防护镜、穿防护服,器械要在水面下刷洗,以防止清洗酶产生的气溶胶损伤呼吸道。使用除锈剂时,要戴手套、口罩。同时操作完毕后均应开窗通风,以降低空气中药液浓度,减少对呼吸道、皮肤黏膜的损伤。
, 百拇医药
    2.2生物性因素防护措施

    2.2.1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标准预防知识培训,以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在清点回收器械,敷料时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防护服。

    2.2.2锐器伤的预防和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在光线充足处进行对污染器械、敷料的回收清点,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发生锐器损伤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工作,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污血流出,用2%碘酊处理伤口。并到院感科登记备案,必要时疫苗接种[2]。

    2.3物理性因素防护措施

    2.3.1在紫外线照射及强度监测时要戴口罩、帽子、防护镜,避免皮肤黏膜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臭氧开机人离,消毒后30 min方可入内,定期监测空气中臭氧浓度。

    2.3.2充分认识噪音对人体的危害,积极采用隔音设备及设施,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保护听力[3]。
, 百拇医药
    2.3.3操作高温设备时要持证上岗,在取高温物品时要先让物品冷却30 min再戴耐高温手套,取物时动作快捷,以防烫伤。定期检修养护设备,更新陈旧设备[4]。

    2.4心理因素防护对策加强心理疏导采取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同时管理者要关心体贴供应室护士,使护士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需要、被尊重,从而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减少因心理因素对护士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5]。

    综上所述,职业危害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应坚持不懈的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以防止职业危害,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刘荘美,余正香.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性及防护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3(5):143-146.

    [2]肖秀丽,胡利典.手术室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9):1005-4529.

    [3]方明.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96.

    [4]付波.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及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12-113.

    [5]黄善珠.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181-182., 百拇医药(张玉梅)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职业与健康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