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
编号:13758702
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摘要】目的调查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婴儿HBsAg阳性率。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150例体检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为观察对象,以5 μg/0.5 ml/支的剂量,按照0-1-6免疫程序,同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于首次免疫后的第7个月检测婴儿血清HBsAg。结果150 HBsAg阳性母亲,婴儿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后血清HBsAg阳性仍有6.7%。结论联合接种乙肝疫苗仍有6%左右的母婴阻断失败,可选择尽早接种、增加疫苗剂量等策略,尽量减少婴儿发生HBsAg感染。

    【关键词】HBsAg;酵母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因无特效药物,其预防和控制关键依靠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我国目前针对婴幼计划免疫的乙肝疫苗主要有两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接种常采取0-1-6免疫程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常用剂量为5 μg/0.5 ml/支。本组研究选择调查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婴儿发生HBsAg情况。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50例母亲体检HBsAg阳性婴儿注射乙肝疫苗为观察对象。

    1.2疫苗接种按0-1-6-免疫程序,以刚出生、第1个月、第6个月为接种时间点,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接种,于首次免疫后的第7个月检测血清HBsAg阳性情况。并于接种前告知疫苗可能的副反应,如接种当天有轻度头痛、疲劳、乏力等不适,注射部位有轻度红肿、疼痛,一般2 d内会缓解消失。

    1.3血清HBsAg检测方法采用乙肝两对半ELISA方法免疫诊断试剂盒。

    2结果

    体检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150例,联合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婴儿血清HBsAg阳性仍有10例,阳性率为6.7%。
, 百拇医药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关键依靠预防接种,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也有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联合接种。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属于暴露后预防,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对孕妇进行HBV体检筛查,对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一般选择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本组调查150例母亲体检HBsAg阳性的婴儿联合接种,仍有10例婴儿血清HBsAg呈阳性,可能与统计数据量偏小有关,有等积累样本量后再分析。

    3.1HBV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分析对于母亲体检HBsAg阳性婴儿,采取重组乙肝酵母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仍有6.7%的阻断断失败,这可能与母亲感染HBV后乙肝病毒的活动性、HBV的DNA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婴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等有关。

    3.2降低HBV母婴传播的策略

    3.2.1采取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1]。研究表明,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按0-1-6免疫程序联合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婴儿HBsAg阳性率为零,1年后随访,婴儿抗-HBs抗体水平大于10 mIU/ml[2]。国内研究显示,母亲单HBsAg阳性的婴儿采用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婴儿HBsAg阳性率为3.8%,而国外研究报道则可完全阻断[3],这可能与疫苗的种类和人种差异有关。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联合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要求在出生当天接种。如果没有及时接种,而是采取1-2-7免疫程序,即使采取的是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HBV母婴阻断失败率还是会很高[4]。
, http://www.100md.com
    3.2.2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剂量。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采取重组乙肝疫苗与中剂量和高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对HBV母婴阻断效果相似,都明显优于乙肝疫苗与低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5]。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对母亲HBsAg单阳性新生儿,推荐联合免疫时免疫球蛋白的剂量为大于100 IU。而固定免疫球蛋白剂量,增加疫苗剂量并不能提高HBV母婴阻断率[6]。(3)研制新型疫苗或改变佐剂。由于目前使用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疫苗都是针对HBsAg(S蛋白),其免疫原性局限导致HBV母婴阻断失败,针对乙肝病毒的新型抗原疫苗的研制和针对机体免疫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的表达、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特性等改善佐剂类型的研究正受到关注,有关进一步研究[7~9]。

    参考文献

    [1]聂晶晶,李杰,庄辉.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1(4):246-250.
, 百拇医药
    [2]Poovorawan Y,Chongsrisawat V,Theamboonlers A,et al.Persistence of antibodies and immune memory to hepatitis B vaccine 20 years after infant vaccination in Thailand [J].Vaccine,2010,28(3):730-736.

    [3]Yang YJ,Liu CC,Chen T J,et al.Role of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in infants born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carrier mothers in Taiwan[J].Pediatric Infect Disease J,2003,22(7):584-588.

    [4]王建设,朱启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单独及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7(2):96-99.
, http://www.100md.com
    [5]刘崇柏,苏崇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3):159-162.

    [6]Stevens CE,Toy PT,Taylor PE,et al.Prospects for control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implications of childhood vaccination and long-term protection[J].Pediatrics,1992,90(1):170-173.

    [7]马锐,苏锦锋,李津.乙型肝炎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9):1024-1027.

    [8]陈穗,陈建华.2005~2008年产妇HBsAg携带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1.

    [9]武利娟,蒋淑娟,张雁.HBsAg阴性安全性初步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55-156., http://www.100md.com(丁志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病毒性肝炎 > 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