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
编号:13758687
异常Q波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摘要】目的了解异常Q波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出现异常Q波的36例中,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5例,重症急性心肌炎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4例。结论异常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Q波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必定是心肌梗死,有些表现为非梗死性Q波,应与梗死性Q波相鉴别。

    【关键词】异常Q波;心肌梗死;非梗死性Q波

    心肌缺血所形成的坏死称为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临床上主要见于冠心病,是心肌缺血、损伤的最终阶段[1]。心肌梗死发生时,往往有较明确的症状,体表心电图也会出现特异性的异常Q波,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中,即使症状是比较典型的,有时也很难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性胸膜炎等相鉴别。现结合相关资料,将出现异常Q波的36例患者归类分析,以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
, http://www.100md.com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72岁。入院时患者均有胸闷等胸部不适感,在常规12导联检查中,异常Q波出现在Ⅱ、Ⅲ、AVF导联中15例,出现在V1、V2、V3导联中13例,出现在V5、V6导联中8例,平均每例约3个导联上出现Q波,最多1例在12导联心电图上有6个导联有异常Q波。36例患者均采用心电图、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定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2结果

    36例患者经各项检查确诊透壁性心梗24例,其中11例显示为前间壁心梗,7例为下壁心梗,6例为侧壁心梗。5例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例6岁患儿重症急性心肌炎。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讨论
, 百拇医药
    正常心脏心室除极是从室间隔开始,其激动方向从左、后、上向右、前、下或上进行,故在左胸前导联或某些导联可出现小q波,称为间隔q波。由于室间隔除极时间仅为0.01 s,故正常人间隔q波时间一般不会超过0.03 s,深度不会超过后继R波的1/4。当心室壁某部的心肌坏死以后即不能除极,而其他部分心肌照常除极,正常心肌除极形成的向量又必然背离坏死区,因而置于坏死心肌表面的电极在此处记录下来的电位只能是负电位,这样就在心电图上形成了一个负性的Q波或QS波[2]。如果Q波的时间和深度超过正常值或伴有切迹则为异常Q波。异常Q波的测量标准:Q波时间>0.03s,Q/R振幅>1/4,或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3]。

    临床实践中经常会见到心电图表现为异常Q波的患者,虽然传统概念认为异常Q波是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之一,但并非所有异常Q波均为心肌梗死所致,尤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许多疾病都可引起异常Q波[4]。常见于:(1)心肌病室间隔肥厚时,在各个导联中均可出现异常Q波,但深Q波后的R波高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管造影[5]。(2)心肌炎由于心肌坏死或心肌炎累及冠状动脉,亦可出现酷似心梗的心电图表现,尤其是前壁导联,在明确的急性感染发热之后又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亦不难判断。(3)严重肺气肿或急性肺心病时,由于高度顺钟向转位,使V1~V5均呈QS波,Ⅲ导联可出现深Q波与T波改变,肢体导联中ST段无明显改变,可与心梗区别。(4)在肥胖、妊娠、腹水和横位心时,Ⅲ导联可有深Q波,Ⅱ、AVF亦有Q波,但Q波不宽也不深,这些Q波在深吸气或坐起来描记时则消失。(5)心绞痛时心电图可出现一过性Q波或仅有暂时ST段和T波改变,心肌酶学检查可区分。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心电图出异常Q波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单凭心电图出现Q波就轻易下心肌梗死诊断,而要结合临床和病史及心肌酶学改变,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价。对于异常Q波的患者应常规测定心肌坏死标记物,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因诊断[6~9]。

    参考文献

    [1]华泽惠.心肌梗死电图诊断的进展[J].第二届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研讨会资深专家心电专题讲座,2006.

    [2]成建国.心电图正常Q波及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J].西藏医药杂志,2010,31:3.

    [3]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53.

    [4]陈小武.超声心动图在异常Q波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社,2011,18:1.
, 百拇医药
    [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心电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6.

    [6]徐庚许,赖运庆.非梗死性异常Q波71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69.

    [7]马欣.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3.

    [8]杨明,黄振文.急性心肌梗死N末端B型钠尿肽系列测定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8-59.

    [9]黄小兵,冯丽春,屈冬艳.cTnT、Mb、CK-MB、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74., 百拇医药(樊玉鸽)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