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30
编号:13760209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0
     【关键词】胃手术;功能性排空障碍;护理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排空延迟综合征”或“胃瘫综合征”,是胃术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恶心和呕吐,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肌肉运动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体液异常改变等因素有关。本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间共发生6例残胃排空障碍,经临床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治愈。现将本病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浅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3~63岁,平均54岁。其中胃窦癌术后2例,胃恶性淋巴瘤术后1例,胃溃疡术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行毕氏Ⅱ式吻合术,且均经病理证实。本组患者均表现为肛门正常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为溢出性,含或不含有胆汁,吐后腹胀减轻,胃肠减压液每日超过1000 ml,上腹部有轻压痛,查体时能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正常。
, http://www.100md.com
    1.2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即予禁食、重置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联合应用胃复安等促胃动力药、辅以针灸足三里等治疗。本组病例在每日引流量少于400 ml时试夹胃管,当无腹痛、腹胀、呕吐后拔除胃管。

    2结果

    经2~4周治疗后全部患者痊愈出院。无一例行2次手术,且经术后随访亦未见复发。

    3讨论

    3.1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术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因素:长期应用山莨菪碱等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以及患者贫血、水和电解质失调状态,均可导致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术中因素:部分迷走神经的损伤,影响胃的蠕动和排空;(3)术后因素: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式,失去了50%以上的胃和运动最活跃的胃窦部与幽门部,使胃排空受到影响;毕氏Ⅱ式手术由于胆汁、胰液反流入残胃,使残胃及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加重,导致局部麻痹和运动功能失调;手术造成的应激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血糖状态使胃肠道激素产生和调节作用异常,而血糖越高,对胃肠运动抑制越重;(4)其他因素:诸如精神因素、饮食改变以及全身情况等均可引起或加重本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2诊断注意事项:(1)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持续时间超过10 d;(2)排除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3)排除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排除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致胃瘫的基础疾病;(5)排除应用吗啡、阿托品等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3.3保守治疗措施具体包括:(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可以采用37 ℃ 3 %温盐水行胃内灌洗,1次/d,每次200~300 ml,夹管30 min,以其高渗作用减轻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但需注意灌洗后应抽出所注液体;(2)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尤应注意补钾;(3)加强营养支持,供给足够热量,必要时可适量输入新鲜全血、血浆、白蛋白等;病情重、病程长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4)维生素B1的应用:维生素B1是维持心脏、神经及消化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具有促进胃肠蠕动作用。(5)促胃动力药应用:首选胃复安10 mg静脉滴注,1次/d。胃复安作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促进胃的排空,并能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但长期使用可因拮抗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而产生神经精神症状。红霉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胃动力药,其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但它并不刺激胃动素分泌。除对胃有显著的促动力作用,加速胃排空外,还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治返流性食管炎;(6)辅助性针灸治疗,通过针刺足三里,增加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含量,降低胃黏膜损伤因子含量,从而达到调节机体胃肠功能的作用。必要时可行胃镜检查,既可明确胃内病灶,又可予以机械刺激,对恢复胃肠蠕动有益。
, 百拇医药
    3.4护理要点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本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及焦虑心理,主要担心预后不良,甚者对保守治疗失去信心,要求二次手术治疗。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认真做好解释工作,诸如本病的发病原因、预后和转归,明白再次手术的弊端,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坚持保守疗法要充满自信和耐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达到尽早痊愈,缩短病程的目的;(2)配合治疗:一旦确诊为残胃排空障碍,应明确保守治疗,包括前述禁食、胃肠减压和胃内高渗盐水灌洗;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补钾以及营养支持;维生素B1、促胃动力药及时应用;辅助性胃镜、针灸诊疗措施。经过上述处理,患者大都可在2~4周获得痊愈;因此,应使患者和家属理解本病的基本过程,以便积极配合保守治疗。(3)引流液观察:胃肠引流液观察对本病诊断、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如鉴别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与机械性梗阻可通过引流液做出判断:前者经胃肠减压后,引流液颜色由澄清或咖啡色逐渐变为淡绿色,常有酸臭味,经检验含有胆盐;后者而胃液引流量较多,无胆汁反流;(4)口腔、呼吸道护理:由于本病行胃肠减压置管时间较长,故应加强对口腔、呼吸道的护理,预防发生感染。护士应予口腔护理,2次/d;予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行雾化吸入,2次/d,每次20 min。同时,应鼓励患者经常做深呼吸,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5)饮食指导:患者拔除胃管后,可给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以“渐进、不吐”为原则,即逐渐给予易消化软食,提倡少量多餐及饮食多样化,避免刺激性和生硬食物。如在进食过程再次出现呕吐现象,尤应及时进行饮食调理,同时积极消除患者顾虑,避免出现不敢或不愿进食,逐步恢复其正常进食。

    【收稿日期】2011-08-07, 百拇医药(曹敏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