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3
编号:13763471
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3
     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黄村华等[23]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中35~44岁组占1791%~2239%,而≥65岁组达到4808%~602%,说明大龄患者更为珍惜生命,而中青年患者为高血压治疗的薄弱环节,但又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最宝贵阶段。女性、高年龄、高学历组服药依从性优于男性,相对低年龄、低学历组[7]。说明女性患者对治疗比较认真,爱惜生命,热爱生活,高学历患者对高血压知识认识比较清楚,能主动对高血压进行自我管理,中青年患者误认为身体素质好,还能抗得住疾病的侵袭,加之工作繁忙,轻视态度明显。

    6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

    61治疗方案过于复杂特别是高血压并发症、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往往服药多达五六种,甚至更多,长期服药对患者的精神和感官上造成严重压力,逆反情绪更加明显,拒服停服抗高血压药物现象十分普遍[7]。特别是家境比较差的老年人经济来源不足,加之子女不够孝顺,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悲观情绪,从而放弃治疗。
, http://www.100md.com
    62偏信传言,片面相信广告有些患者自认为久病成良医,或看到广告就擅自调整剂量或更换用药是很不可取的[24],高血压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大批病友互相交流用药心得,互相效仿别人用药而擅自停药或换药,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对高血压病用药个体化认识不足造成的。

    63药物的毒副作用普及服药知识,提高患者服药的自觉性和规律性[7]。作为社区医生应加强社区居民的药物常识的宣教,要使他们懂得药物的毒副反应的概率是低的,只是在少部分身上出现,大多数药品的毒副作用是可逆的,一旦发现停药后症状就可消失,不要过分担心。

    64高血压病用药个体化

    641高血压给药原则的核心是个体化用药,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来说指导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用较低的代价获得较好治疗效果[25]。结合实践采用小剂量逐渐增减法,寻找每位患者的最小剂量,使患者在治疗中获益大而副作用小[6],这是我们社会医生职责所在。问题是某个品种的剂量才是适合患者的最小有效量,需要医生有一个经验性摸索过程才能获得,而患者则要求见效快,降压明显他就认可。这就使医生的科学态度与患者的要求出现落差,影响依从性提高。小剂量联合应用能显著增强降压疗效[26],虽然具有科学性,但是联合用药导致种类增多也会使患者盲目选择剂量大、单一的不科学治疗方案,而影响疗效和依从性下降。
, 百拇医药
    642用药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换药,有的患者盲目追求迅速降压,短期内不断更换药品而无法判断疗效[27]。有的患者只要听说简单经济实惠,不管是否科学照样效仿,结果造成血压波动,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综上所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树立健康理念、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病临床特点易引起患者麻痹松懈情绪影响依从性下降,因此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治疗性、生活方式、行为依从性的改善及避免治疗方案过于复杂,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使服药率、治疗率、控制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林,毛丽君,贾玉奇,等.内蒙古大学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干预管理的结果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82.

    [2]孙英.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外健康文稿,2007,5(1):23.
, 百拇医药
    [3]周文.论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策略.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2189.

    [4]王志鹏,郑全良,谷新梅,等.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的影响. CGP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3(7):2360-2307.

    [5]徐永雄,严励.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模式的需求与效益评价.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586-587.

    [6]陈宜香.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0-11.

    [7]刘庆红,陈红.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探讨.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103-104.

    [8]崔家帅,李京玮.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1,1: 43-44.
, 百拇医药
    [9]邱卫华.高血压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失败原因分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1): 54-56.

    [10]傅东波,丁永明,杨柯君,等.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3):284-288.

    [11]李秀兰,杨君,韩琤琤,等.北京德胜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B):1109-1111.

    [12]鲍建辉,王永光,林爱菊.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分析.安徽医药, 2006,10(6):417-418.

    [13]王苏中,吴永浩.社区高血压“合作管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全科医学,2000,3(4): 291-294.

    [14]王苏中.北京方庄社区高血压患病率与管理现况的调查.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135-136.
, 百拇医药
    [15]梁湘琦.老年高血压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医学文选,2006,25(4):754-755.

    [16]梁万年,李宁.全科医学概论.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37,253-254.

    [17]曹月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进度.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增刊):23-24.

    [18]姜立民.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疾病控制杂志,2002,7(4):341-342.

    [19]陈维芊.柳州市高血压患病率的随访调查.临床内科杂志,2001,7(18):275-277.

    [20]田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6-7.
, 百拇医药
    [21]陈希萍.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8,22(5):1223-1224.

    [22]李立明,吕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新进展.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3):97-98.

    [23]黄村华,陈金山.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4-85.

    [24]陆荣宁.老年性高血压的诊疗体会.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6):531-532.

    [25]张静,刘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社区医学杂志,2006,4(8):24-26.

    [26]叶颖.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3(10):11.

    [27]许慧,李蕊.论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创新研究,2007,4(29):133., 百拇医药(贺朝忠)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