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9
编号:13494768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9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甲状腺癌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 实验组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12个月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16.14±31.45)min, 对照组为(134.14±37.29)min;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87.15±14.87)ml, 对照组为(237.15±14.15)ml;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19±3.21)d, 对照组为(13.89±3.87)d;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癌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其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术后生存率, 该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9.034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碘缺乏、放射线、性激素、家族史等有关。甲状腺癌分为4种病理类型, 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且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1]。甲状腺癌在任何年龄段可发病, 以青年多见, 在早期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小肿块, 从疾病发展到晚期将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肩部疼痛等症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之一, 该手术步骤为切断前肌群, 显露甲状腺, 处理甲状腺上极和下极, 处理甲状腺峡部, 楔状切除甲状腺, 进行引流、缝合, 该手术对病情较轻、年龄较小的患者及年龄较大且患有重要器官功能性疾病难以耐受手术患者不适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需分离甲狀腺腺叶, 术中出血量较多, 患者恢复较慢, 住院时间较长, 在术后易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 因此患者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接受程度较低。为此医护人员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的效果, 本文以本院14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例, 探索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治疗价值,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6例甲状腺癌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②符合手术指征;③患者配合治疗工作;④存在颈部淋巴转移。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意识不清醒;④存在精神疾病。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73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 女36例;年龄40~68岁。实验组患者男38例, 女35例;年龄41~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患者同意,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 在胸骨切迹上方做一长度4.5 cm弧形手术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剪开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筋膜分离肌群, 于颈中线处切开筋膜分离肌群, 暴露甲状腺。在甲状腺上极内侧分离并切断甲状腺悬韧带, 进行结扎, 沿侧叶外缘向上极剥离暴露右叶上极, 分离甲状腺中静脉, 进行结扎、剪断。暴露甲状腺下极, 结扎、切断下静脉;暴露甲状腺峡部并分离, 利用血管钳扩大甲状腺峡部和气管间的间隙。引入丝线将甲状腺峡部左右结扎并切断。暴露甲状腺, 楔形切除甲状腺, 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切除面积, 留置引流管, 进行止血、缝合。

    1. 2. 2 实验组 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 在胸骨上方2 cm处做一手术切口, 暴露喉返神经。结扎并切断甲状腺静脉。下内牵引甲状腺上极并将其分离、结扎、切断血管。暴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灶组织, 切除过程中需注意切勿损伤喉返神经, 留置引流管, 进行止血、缝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12个月生存率。护士在术后1年做好随访工作, 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6、12个月的生存率, 术后生存率=总生存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16.14±31.45)min, 对照组为(134.14±37.29)min;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87.15±14.87)ml, 对照组为(237.15±14.15)ml;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19±3.21)d, 对照组为(13.89±3.87)d;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20.812、2.889, P=0.002、0.000、0.004<0.05)。

    2. 2 两组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对比 实验组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94.5%(69/73), 对照组为83.6%(61/73):实验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为80.8%(59/73), 对照组为39.7%(29/73);实验组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25.745, P=0.034、0.000<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未确定, 有医学专家认为与碘缺乏有关, 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 而人体碘元素缺乏将导致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 造成甲状腺滤泡增生从而出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大引发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导致甲状腺癌几率上升, 关于碘缺乏这一病因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有学者认为甲状腺癌与放射线有关, 在小鼠实验中, 小鼠经X线照射, 其甲状腺发生癌变, 由于细胞核变形造成甲状腺素的合成量下降, 同时小鼠的甲状腺受到破坏, 不能产生内分泌素造成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引发甲状腺癌[2]。有数据报道[3]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 由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 经刺激后可诱发甲状腺滤泡状癌, 但这一病因仍有待证实。有学者[4]认为分化良好甲状腺癌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为此甲状腺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 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癌变组织中并无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 因此该说法目前尚无定论。甲状腺癌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大部分在青年时期, 部分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 仅能通过超声、触诊发现小肿块, 为此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表现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耳部、肩部疼痛, 对其生命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需及时进行治疗。, 百拇医药(庄剑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