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3372884
督导服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对督导服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服药或由家属喂药, 同时向患者讲解服药后的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由护士进行督导服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导服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督导服药;结核性脑膜炎;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6.088

    结核性脑膜炎疾病较为严重, 具有疾病发病快、不良反应多且严重等特点, 在发病后对脑组织的损害比较严重, 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时间较长, 通常情况为1~2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部分伴有恶心、高热、呕吐等症状, 因此影响着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此次研究针对督导服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详细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

    30例;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42.0±8.0)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34例, 女26例;年龄17~65岁, 平均年龄(45.0±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组患者自行服药或由家属喂药, 同时向患者讲解服药后的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由护士进行督导服药, 具体内容如下。①专职护士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针对意识清醒、配合度良好的患者给予经口服用药, 按医嘱对昏迷、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留置胃管, 经胃管喂药。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喂药, 针对出现胃肠反应的患者需要在餐后服药, 在服药后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无胃肠道反应患者可在空腹情况下服用抗结核药物, 空腹服用具有吸收效果好的优势。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前后2 h禁止进食牛奶、牛肉等高蛋白或高脂食物, 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③专职护士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 在用药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 以表示对本次用药知情和已用药, 同时在用药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④及时将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整理并反馈到医生手中, 以便医生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⑤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 为患者出院后良好的用药做好准备。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疗效判定标准[3, 4] 出院前,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消失, 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经脑脊液检查, 连续2次结果均为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有所缓解, 且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经脑脊液检查其结果好转显著;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改善轻微, 有不良反应发生, 经脑脊液检查其结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 3. 2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致病菌为结核杆菌, 结核性脑膜炎致使脑膜及脊膜出现非化脓性炎症, 因此病症较为严重。在结核病中结核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类型,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被治愈, 因此按时服药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 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护理水平, 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5]。结核性脑膜炎会累及神经系统, 病情发展比较快, 更具有病情长的特点, 因此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 在服药后极易出现不良反应, 导致患者擅自停药, 或减少服药剂量, 再加上患者家属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导致抗结核药物依从性较低, 不仅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严重时甚至出现耐药性[6-9]。

    在此次研究中, 由专职护士对患者用药进行督导, 且在用药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字表示知情, 更向患者讲解了注意事项, 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在督导服药过程中请患者家属参与, 为出院后患者自觉服药做好准备。为将结核性脑膜炎疾病治愈, 不仅要依靠医务人员, 家属的配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此次研究证实,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督导服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更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崔魁丽, 焦军华, 刘卫国, 等. 个案管理模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管理中的评价分析.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40(6):644-648.

    [2] 黄蓓, 黄亚菊. 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4):1938-1939, 1942.

    [3] 赵变云. 协同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6(16):118-119.

    [4] 李健萍. 细节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健康前沿, 2018, 27(6):64-65.

    [5] 马珂茜. 特殊护理干预模式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10):1371-1374.

    [6] 张芸香. 对28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中外医疗, 2015, 25(12):141-143.

    [7] 谢青, 张亚楠, 李艳静, 等. 抗结核药物联合胸腺五肽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12):61-62.

    [8] 漆伟男, 许鹏, 王思思. 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42例临床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6(4):82-83.

    [9] 肖小六, 钟振洲, 黎昌茂, 等.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154-157., 百拇医药(张慧民 许光辉 戚霓虹 郑美玲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