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091303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内固定术方式。方法 ≥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6.8±1.8)cm、手术时间为(6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78.5±31.2)ml、术后下地时间为(9.7±3.5)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12.4±2.6)cm、手术时间为(97.6±2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6.3±35.8)ml、术后下地时间为(14.2±4.2)d。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2.5、2.6, 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1例、可1例、良2例、优6例, 对照组差2例、可2例、良3例、优3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 对照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内翻2例、固定松动1例,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长期随访髋关节恢复更佳, 无固定不良相關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1.034

    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程度较深者受到轻度暴力即可发生骨折。股骨粗隆则是这类骨折常见受累部位之一, 且多为粉碎性骨折[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钢板固定、螺钉固定及髓内钉固定, 这3类方法也有各自发展, 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分别为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及防旋髓内钉固定。本研究中重点观察了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并以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作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观察组中男6例, 女4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8.8±4.3)岁;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Tronzo-Evans分型Ⅱ型4例、Ⅲ型3例、Ⅳ型3例;受伤原因为跌伤6例、车祸2例、坠落伤2例;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3例, 糖尿病2例, 慢性肺部疾病1例、脑血管疾病1例。对照组中男9例, 女1例, 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7.5±5.1)岁;其中左侧6例、右侧4例;Tronzo-Evans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3例;受伤原因为跌伤5例、车祸3例、坠落伤2例;合并高血压3例、冠心病4例, 糖尿病3例, 慢性肺部疾病2例、脑血管疾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行腰硬联合麻醉, 于C臂机下行闭合复位成功后, 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以上3~5 cm处做一纵行切口, 逐步分离切口下各层组织, 在C臂机辅助下于大粗隆处插入髓腔导针、扩髓, 置入合适的主钉, 安装瞄准器, 顺套筒沿股骨颈方向钻入导针, 于股骨颈中下部打入螺旋刀片固定, 锁定远端螺钉, C臂透视断端吻合满意后逐层缝合伤口, 视情况留置引流装置。对照组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术, 行腰硬联合麻醉, 于髋关节外侧设计切口, 逐层切开, 先探查骨折断端情况, C臂下复位, 于股骨大粗隆股骨干外侧贴附适宜的解剖型锁定钢板, 用2枚克氏针于钢板顶端作临时固定, 利用导向器沿股骨颈方向自钢板上端向股骨头、颈内钻入3枚导针。C臂机下透视效果满意再沿导针拧入锁定螺钉, 用3~4枚皮质锁钉固定股骨远端, C臂透视断端吻合满意后逐层缝合伤口, 视情况留置引流装置。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为依据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评分<70分为差, 70~79分为可, 80~90分为良, ≥90分为优。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髋内翻、固定松动)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6.8±1.8)cm、手术时间为(63.4±20.5)min、术中出血量为(78.5±31.2)ml、术后下地时间为(9.7±3.5)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为(12.4±2.6)cm、手术时间为(97.6±2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6.3±35.8)ml、术后下地时间为(14.2±4.2)d。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下地早,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1、2.5、2.6, P<0.05)。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1例、可1例、良2例、优6例, 对照组差2例、可2例、良3例、优3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 对照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髋内翻2例、固定松动1例,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百拇医药(王春)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