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046103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结肠癌根治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复发率为15.0%、术后出血量为(408.4±4.5)ml、淋巴结清除数为(10.5±1.5)枚;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复发率为2.5%、术后出血量为(136.1±2.5)ml、淋巴结清除数为(22.4±1.8)枚;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45

    结肠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 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 [1]。现阶段临床中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完整肠系膜切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51~75岁, 平均年龄(62.8±4.1)岁;病程2个月~3年, 平均病程(1.8±0.5)年。实验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52~74岁, 平均年龄(62.3±3.9)岁;病程2个月~4年, 平均病程(1.9±0.3)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选择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认真完成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 消毒铺巾, 采用平卧位。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肿瘤与结肠边缘相距>10 cm, 直肠远切端应>2 cm, 在对原发灶进行切除时, 应将肠系膜、区域淋巴结同时切除。切开腹膜后, 认真分离相关的动脉和静脉, 然后结扎。分离伴切除左半结肠, 对腹腔进行清洗, 然后对腹腔进行逐层关闭。

    1. 2. 2 实验组 选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认真完成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 麻醉起效后, 协助患者选择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分离两侧结肠系膜, 同时分离肠系膜下血管, 清除血管根部的淋巴结, 清除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后, 夹闭并切断肠系膜下血管,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切除结肠, 吻合断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效判定标准[2]:肠道功能正常, 疼痛彻底消失, 大便保持畅通, 其他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则为显效;疼痛有一定缓解, 胃肠功能有一定恢复大便难解, 但是不需要用药, 相关临床指标有一定改善则为有效;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没有改变, 或者加重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患者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进行观察比较。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 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20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0.0%(20/40);实验组中, 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30/4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为(408.4±4.5)ml, 淋巴结清除数为(10.5±1.5)枚;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为(136.1±2.5)ml, 淋巴结清除数为(22.4±1.8)枚。实验组在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复发率为15.0%(6/40);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2.5%(1/40)、2.5%(1/4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 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在实际的分离过程中, 癌症细胞容易扩散到周围组织, 进而让术后复发率增加[3-5]。术中操作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 术后出血量大, 而且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较,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选择钝性分离和融合平面, 进而让周围组织的传播风险和术后复发率降低[6, 7]。临床研究结果发现, 淋巴结转移是最主要的肿瘤转移方式, 术后淋巴结清扫情况会对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选择血管高位结扎, 能让淋巴结的清扫区域加大, 让淋巴结阳性率增加[8-10]。选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能对手术视野问题进行有效弥补, 进而将癌症細胞扩散途径有效切断, 能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 所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理想, 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本研究中,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术后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友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评估.中国疗养医学, 2016, 25(12):1284-1286.

    [2]顾春晓.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9):3359-3360.

    [3]左峻林.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分析.医药前沿, 2016, 6(35):218.

    [4]舒雨.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3(24):51.

    [5]郭红伟.腹腔镜高位结肠癌手术100例临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2(20):100

    [6]李思伟, 王素彬.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4, 11(10):97.

    [7]叶颖江, 高志冬, 王杉, 等.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8(6):494-496.

    [8]马金国, 张冰.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0):65.

    [9]柯斌, 廖张刚.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2):55-56.

    [10]周智全.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8):5578-5579.

    [收稿日期:2017-04-18], 百拇医药(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