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2期
编号:12863467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
     【关键词】 中药灌肠疗法;溃疡性结肠炎;理论探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9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临床表现, 其病程长, 病情轻重不等, 容易反复。在祖国医学中, 其属于“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疾病范畴[1]。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运用比较广泛, 尤其是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 现将近年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以飨同道。

    1 中药灌肠疗法源流

    中药灌肠疗法是将适量的中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 使得药液在肠道保留一段时间, 患者通过肠道吸收供给药物, 达到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学外治法中导法的范畴。

    有记载的灌肠疗法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猪胆汁一枚, 泻汁, 和少许法醋, 以灌谷道内, 如一食顷, 当大便出宿食恶物, 甚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脾脏下》载:治疗疳痢不止时, 主张用大麻子、胡麻一块熬, “令黄, 以三升瓦瓶, 泥表上, 厚一寸, 待泥干, 内大麻等令满, 以四、五枚苇管插口中, 密泥之, 掘地作灶, 倒立灶口, 底著瓦器承之。密填灶孔中, 地平聚炭瓶四面。… …放火烧之, ”至明旦开取, 适其寒温, 灌入疳湿痢患者下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