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866196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研究其与环境的相关性。

    方法 60例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30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组, 30例未进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对照组。于术后第1、3、7天采集两组患者pH值改变前后的咽部分泌液、床单元、空气及护理人员手部带菌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分泌物、环境中主要菌群。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1、3、7天感染率分别为20.00%、43.33%、6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3.33%及33.33%(P<0.05)。两组患者中, 床单元、空气及护理人员手含有铜绿假单胞菌等;研究组患者咽部分泌物主要菌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关, 可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下呼吸道感染;环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64

    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发病率极高, 严重干扰临床疗效和康复质量。因此, 深入研究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寻找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 已成为外科工作者和医院感染管理者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1]。本研究通过研究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口咽细菌定植情况及其来源, 分析其与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 从而查明病原菌来源, 控制主要传播途径, 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60例外科手术患者, 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0~52岁, 平均年龄(35.6±10.9)岁;研究组中,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19~51岁, 平均年龄(36.1±1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标本采集方法

    1. 2. 1 咽部分泌物 使用长把咽拭子环形旋转咽部进行采集。

    1. 2. 2 床单元 护理人员使用带试管的无菌棉条按顺时针方向采集床头柜及床周细菌, 采集面积>30 cm2。

    1. 2. 3 病房空气 采用培养皿及普通营养琼脂收集细菌, 取病房中央及四角等五个点。

    1. 2. 4 护理人员手部 将被检护理人员手部五指并拢, 采用无菌棉棒由根部向指端涂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不同时期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中, 术后第1、3、7天感染发生分别为6例(20.00%)、13例(43.33%)、20例(6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例、4例(13.33%)及10例(33.33%)(P<0.05)。见表1。

    2. 2 环境中带菌情况 术后第1天:研究组病房空气中, 肺炎克雷伯菌3例 (10.0%);床单元:表皮葡萄球菌5例(16.7%);护理人员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6.7%)。对照组病房空气中, 肺炎克雷伯菌3例(10.0%);床单元:表皮葡萄球菌1例(3.3%);护理人员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6.7%)。术后第3天:研究组病房空气:肺炎克雷伯菌1例(3.3%);铜绿假单胞菌1例(3.3%)、床单元:表皮葡萄球菌4例(13.3%)、护理人员手部:金黄色葡萄球菌0。对照组病房空气中, 肺炎克雷伯菌1例(3.3%);铜绿假单胞菌3例(10.0%);床单元:表皮葡萄球菌2例(6.7%);护理人员手:金黄色葡萄球菌0。术后第7天:研究组病房空气:铜绿假单胞菌2例(6.7%)、鲍曼不动杆菌1例(3.3%)床单元: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6.7%)、肺炎克雷伯菌1例(3.3%);护理人员手部:粘质沙雷菌2例(6.7%)。对照组病房空气中, 肺炎克雷伯菌1例(3.3%);铜绿假单胞菌3例(10.0%);床单元:表皮葡萄球菌2例(6.7%);护理人员手:粘质沙雷菌2例(6.7%)。

    2. 3 不同时期口咽分泌物中主要菌群检出情况 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咽部分泌物中,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19例(63.3%)、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5例(50.0%)及粘质沙雷菌12例

    (4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例(20.0%)、7例(23.3%)及6例

    (20.0%)(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咽部分泌物中,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21例(70.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6例(53.3%)及粘质沙雷菌13例(4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例

    (16.7%)、6例(20.0%)及6例(20.0%)(P<0.05)。术后第7天:

    研究组患者咽部分泌物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例(40.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3例(43.3%)及粘质沙雷菌10例(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例(13.3%)、3例(10.0%)及3例(10.0%)(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危重疾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气管切开可直接、迅速解决气管阻塞问题, 为进一步实施抢救措施提供宝贵时间[2-4]。但值得重视的是, 由于手术患者大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及生活自能力差, 加之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 常在气管切开后切口被各种病原菌侵入, 诱发支气管、肺部等部位发生感染, 再加之手术患者机体抵抗力均已出现明显下降, 如若处理不当, 极易加重病情, 增加治疗困难[5, 6]。因此, 深入研究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并探讨其与环境相关性, 对临床诊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率更高。病房空气、床单元、护理人员手不同时期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说明病房环境存在一定致病菌。空气、病床单元及护理人员手部均存在主要菌群, 并且研究组口咽分泌物中不同时期主要菌群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以充分说明引起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口咽部分泌物与环境中存在的菌群存在一定相关性, 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感染率、致病菌检出率也上升, 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陈丽芳, 蓝惠兰, 冯婷, 等.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4116-4117.

    [2]王先玲. 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12):48-49.

    [3]万鹏, 肖鹏, 郭盛, 等. 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体会. 吉林医学, 2013, 34(32):6761-6762.

    [4]纪考云. ICU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0):3081-3082.

    [5]张秀玲. 刘晓霞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11):343-344.

    [6]刘思妤. 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9):95-96.

    [收稿日期:2016-05-19], 百拇医药(缪素萍 朱熙熙 钟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