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865799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摘要】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神经外科行PICC的182例FMEA管理前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FMEA管理后PICC置管患者189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危急值的危险性。结果 实验组各项失效模式危机值(RPN值)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9.89%, 高于实验组的2.12%(P<0.05)。结论 FMEA应用于PICC留置过程中能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66

    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的输液通道, 近几年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有研究报道[1, 2]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最主要的并发症, 通常发生在置管后48~72 h, 发生率为3%~17%。不仅影响输液效果, 而且给患者增加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 严重者不得不提前拔管。FMEA是基于团队、系统用于识别某个程序或设计出现故障的方式和原因的前瞻性分析方法[3], 应用FMEA进行PICC导管的管理, 对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