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0期
编号:12578964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6例非胰岛素抵抗多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采取常规治疗和胰岛素抵抗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二甲双弧治疗, 每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胰岛素抵抗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 且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较非胰岛素低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发生血脂代谢障碍, 因此对于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要改善患者胰岛素的抵抗状态, 以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2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代谢综合征, 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毛、不孕和肥胖等, 其发病率较高。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 因而更容易并发糖尿病、乳房癌和高血压等, 因此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效治疗具重要临床意义[1]。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月到本院诊疗的8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 并采取分组对照方式研析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均与鹿特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患者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7.98±3.62)岁;体重64~76 kg, 平均体重(71.07±4.81)kg;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库欣综合征者, 86例患者均对本组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根据患者是否有胰岛素抵抗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 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即给予患者常规激素等促使其排卵;胰岛素抵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二甲双弧(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效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225)口服治疗, 首次剂量为0.25 g, 2~3次/d, 可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情况增加用药剂量, 但≤2 g/次。
, 百拇医药
    1. 3 观察指标 使用光化学法对患者性激素进行测定, 即促黄体生成素水平, 同时检测患者血脂水平, 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对比 非胰岛素抵抗组促黄体生成素(12.3±1.6)U/L, 胰岛素抵抗组促黄体生成素为(8.2±1.9)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0.4)mmol/L、(4.1±0.7)mmol/L、(3.1±0.5)mmol/L和(20.4±3.2)mmol/L, 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2.8±0.5)mmol/L、(5.3±0.9)mmol/L、(3.9±0.4)mmol/L和(27.9±4.4)mmol/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可促进机体糖代谢的重要激素, 其作用机制为:调节人体肌肉、肝脏、脂肪等组织, 以此影响其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代谢。经大量研究发现大约45%左右的多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糖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2]。卵巢是女性生殖功能结构单位, 不但参与能量代谢, 还含有胰岛素作用相关代谢酶及信号蛋白。胰岛素一般通过胰岛素受体对患者卵巢发挥作用。大约50%以上多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肥胖症状, 瘦素是一种抗肥胖激素, 同胰岛素抵抗可进行互相调节。胰岛素可刺激患者脂肪中瘦素的表达, 而瘦素可促使胰岛素分泌, 两者相互作用可导致多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3]。

    相关学者经体外研究多卵巢综合征患者促黄体生成素情况发现, 通过精胰岛素培养的颗粒细胞能够增加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量, 从而对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增殖形成抑制性作用, 阻滞其卵泡生长, 并出现多囊变化[4]。相关学者经试验发现胰岛素水平较高的多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有显著变化。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降糖药物, 可减少胰岛素对于促黄体生成素形成的刺激, 改善患者机体激素分泌紊乱, 促使卵泡正常发育[5]。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显示, 非胰岛素抵抗组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较高(P<0.05), 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相对容易发生血脂代谢异常。

    综上所述, 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多卵巢综合征患者, 要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并以此控制其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婷, 李晶, 丁岩.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5):1656.

    [2] 奚杰, 孙大伟, 张敏,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preptin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3):874.

    [3] 易丹妮.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性激素及血脂代谢的关系. 广东医学, 2013, 34(1):1571.

    [4] 王萍.高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育妊娠结局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3, 42(27):3246.

    [5] 赵正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8):2722.

    [收稿日期:2015-05-07], http://www.100md.com(刘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