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4期
编号:13117011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170例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7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8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 其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采用腹腔镜实行治疗, 其临床疗效显著, 患儿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39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 具有较低的发病率, 但患儿的病情较重, 具有较高的穿孔率, 一旦没有进行及时治疗则会引起死亡。小儿阑尾炎的发病和季节存在一定的关系。在选取治疗方法时, 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 同时还有较高的并发症, 对患儿的恢复造成了影响[1]。此研究对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170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5例。对照组患儿中, 男52例, 女33例, 年龄5~11岁, 平均年龄(6.2±4.2)岁;观察组患儿中, 男55例, 女30例, 年龄6~12岁, 平均年龄(7.4±4.8)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儿均采取平卧位, 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 随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儿选取腹腔镜进行治疗, 利用三孔法对其进行穿刺, 并将气腹压力持续在12~15 mm Hg (1 mm Hg= 0.133 kPa), 吸取腹腔积液, 将粘连处进行分离, 从而切除阑尾。对照组患儿选择传统开腹进行治疗。在患儿的右下腹位置处进行麦氏切口, 随后切除阑尾, 采用快吸收线进行缝合。

    1. 3 观察指标[2] 对患儿的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 采用VAS镇痛评分法对患儿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总分为10分, 无痛为0~1分, 轻微疼痛为2~4分, 中度疼痛为5~7分, 剧烈疼痛为8~10分。并发症包含切口受到感染、阑尾残余以及残余肿大等现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74.8±3.5)min, 平均住院天数(8.3±1.3)d, 疼痛评分(2.5±1.9)分;对照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106.2±7.5)min, 平均住院天数(14.7±2.3)d, 疼痛评分(7.4±2.1)分,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1例, 占1.18%, 发生阑尾炎残余2例, 占2.35%, 并发症发生率为3.53%;对照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3例, 占3.53%, 发生残余肿大2例, 占2.35%, 发生阑尾炎残余4例, 占4.71%, 并发症发生率为10.59%。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临床表现和病菌的分布 小儿阑尾炎可以发生在患儿的任何年龄段, 其发病率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发病高峰为6~12岁。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通常为突发性, 扩展较快, 早期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3]。阑尾炎患儿在产生穿孔以后, 其患儿的体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穿孔之前。小儿引发的阑尾炎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内源性感染现象, 从肠道中正常菌群中产生的致病菌而引发的, 主要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因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 脓液细菌对手术中抗生素的选择奠定了基础[4]。

    3. 2 阑尾炎的诊断

    3. 2. 1 诊断以及辅助检查 因为小儿解剖和生理具有自身的特点, 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成人的诊断有所差异, 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要对其相应的重视。误诊以及误切产生的原因是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没有充分的认识。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相应的了解, 熟知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 同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 以此来降低误诊以及误切的现象发生[5]。与此同时, 某些疾病和阑尾炎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 因此需要和其他小儿急腹症进行区别。

    3. 2. 2 放宽手术指征 对不能够及时排除阑尾炎以及未能确诊的患儿, 需要放宽手术的指征, 及时进行阑尾炎切除术, 以免出现阑尾穿孔的现象。但不应因为可以对阑尾进行切除而忽视对手术指征的了解, 以免给患儿的身心带来一定的影响。

    3. 3 治疗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进行对比, 其腹腔镜手术可以对腹腔进行综合性检查, 但是对于某些没有明确诊断的患儿而言,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具有的优点。小儿阑尾炎患儿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 同时病情发展的速度较快。因为患儿的网膜没有发育完全, 同时在其生理解剖上具有一定的特质, 具有较高的穿孔性阑尾炎发病率, 同时患儿的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表现则越显著。除此之外, 患儿在进行体检时并不会配合医生的工作, 则会出现误诊现象。伴随生活水平的提升, 肥胖患儿较为常见, 治疗过程中, 其脂肪极易出现液化现象, 从而致使切口发生感染[6]。选用腹腔镜手段对阑尾炎患儿进行治疗, 手术切口和炎性病灶间并未发生相应的接触现象, 而是从标本袋中以及套管中进行切除, 大大降低了创口污染的发生率。

    对于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进行治疗时, 要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还要对手术后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预防, 医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对其并发症的预防需要给予相应的重视。对致病菌进行治疗时选用相应的治疗仪对切口实施照射。

    综上所述, 选用腹腔镜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进行治疗, 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和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其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 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感, 大大缩短了患儿的恢复时间, 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宇伟.对78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3, 11(2):578-579.

    [2]熊良君.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特点及抗生素的选用.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3(4):48-50.

    [3]阮啸逸, 阮晓萍.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3):518-520.

    [4]王华龙.探析8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中外医疗, 2013, 32(17):41-42.

    [5]李德银, 贺英.急性坏死性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灌洗5例.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1(6):996-997.

    [6]吕成超, 黄河.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7(3):207-209.

    [收稿日期:2015-03-27], 百拇医药(王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