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3期
编号:12605664
关于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临床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后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胫骨关节骨折处恢复效果不佳情况, 通过术后X线平片对恢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造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四种:①在对X线平片进行判断时, 因拍摄角度问题, 造成病情错判的情况, 因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②在进行手术时, 选择切口时为达到最佳位置, 使得手术中医生的视野受限;③在对骨折处修复时, 植骨工作未达标, 导致软骨下骨质因压力变形;④内固定方式及器械选择不当。二次手术后8例患者总优良恢复率为87.50%。结论 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采用标准化工作方式, 最大限度避免术后复位不佳的情况发生, 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复位;效果不佳;原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3.031

    人体腿部有一个支撑人体活动的重要关节——膝关节, 它是由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组成的, 而这两个骨骼端接触的位置在医学上被称为胫骨平台[1-3]。这个结构是作为整个膝关节中主要负责负重的重要结构, 其一旦发生骨折情况, 就会使整个胫骨平台在平衡内外作用力时产生障碍, 使关节内骨骼出现病变反应。而由于胫骨平台周围分别附着韧带, 并且在中央胫骨上也有较差韧带附着, 这也就使得在发生胫骨平台骨折时会附带产生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 在治疗时需要医疗人员注意。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其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不佳情况。其中男7例, 女1例, 平均年龄(30.78±8.26)岁。这8例患者中因车祸造成骨折5例, 因坠落造成骨折2例, 因负重造成骨折1例。其中骨折情况为开放性的有3例, 闭合性的有5例;患者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有4例。经过医生确诊这8例患者均为胫骨平台骨折, 按照Schatzker骨折等级分类标准, 其中Ⅵ型患者4例, Ⅴ型、Ⅳ型、Ⅲ型和Ⅱ型患者各有1例。

    1. 2 方法

    1. 2. 1 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8例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病历进行详细的分析, 从中总结出造成骨折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1. 2. 2 手术治疗方法 本次分析的8例患者均在发现骨折复位效果不佳时采用了再次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第一步, 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为患者进行有效麻醉;第二步, 选取髌骨正中位置作为切口, 去纵向入刀方式切开皮肤;第三步, 将原骨折部位暴露, 并实际探查患者骨折处复位情况, 根据患者实际复位情况对骨折进行重新复位, 在复位后进行关节面的平整工作。在本次分析中, 8例患者在进行二次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时均采用植骨处理。对Ⅳ、Ⅴ、Ⅵ型骨折患者加装内固定支架, 所选材料包括制成钢板、螺栓以及螺钉等。另外, 在本次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在对胫骨平台进行二次复位时对其韧带及半月板进行了修复处理。8例患者在接受二次手术3 d后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 术后2周内均进行石膏外固定处理, 术后1个月予以拆除, 并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执拐进行行走训练, 并在3个月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负重恢复锻炼。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次分析的8例患者中, 其二次手术的间隔均在2个月之内, 平均间隔时间(0.63±0.16)个月。有7例患者在首次手术后X线平片复查时出现胫骨平台平整度不达标的情况, 其中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 胫骨平台骨折处位移情况加重;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胫骨平台骨折处位移情况没有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首次术后出现了膝盖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 经过关节镜的复查后, 引发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复位的骨折片因二次位移导致半月板前角活动受限。

    在本次分析中, 共发现四种可导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 分别为:①在对X线平片进行判断时, 因拍摄角度问题, 造成病情错判的情况, 因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②在进行手术时, 选择切口时为达到最佳位置, 使得手术中医生的视野受限;③在对骨折处修复时, 植骨工作未达标, 导致软骨下骨质因压力变形;④内固定方式及器械选择不当。

    在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后, 8例患者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良好, 通过X线平片复查后没有再次位移的情况发生。相关医护人员在这8例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之后将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汇总, 根据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其中恢复效果优秀的有3例, 恢复效果良好的有4例, 恢复效果中等的有1例, 患者膝关节总优良恢复率为87.50%。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 能够引发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效果不佳的因素有很多种。近几年来, 由于私家车辆越来越多, 交通事故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情况, 再加上其他因素导致骨折几率的上升, 使得医疗机构骨外科每年接收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越来越多, 而对于这种病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手术方法, 这也是近几年来被医学界逐渐认同的治疗方式。但在手术后患者出现骨折处复位效果不佳情况也时有发生, 因此医学界对这方面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想要让治疗效果达到标准, 首先必须要满足三大条件[4, 5]:①手术人员具有专业的解剖复位技能;②手术后利用支撑设备对胫骨平台进行有效内支撑;③对于塌陷的骨折进行复位时一定要采取植骨的方式进行修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因医生个人专业知识掌握度不够以及对患者病情错误评估等情况都会导致复位效果不佳, 使得患者在术后恢复时很难达到满意结果。目前, 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复位效果不佳的评判标准为骨折关节面位移超过0.3 cm, 一旦患者出现这种情况, 即被认定为复位效果不佳。其具体诱发原因如下:①医生在对患者进行X线平片复查时, 由于拍摄角度、影像重叠等原因导致判断失误, 将复位效果不佳的病例误诊为恢复良好, 使得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造成骨折位移加大;②在选择切口时出现失误。在本次分析的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 在首次手术时选择采取伤口延长的方式作为切口;而5例闭合性骨折患者中有1例采取膝盖关节外侧入刀切口, 其结果显示对关节骨折处暴露不够, 医生的视野受到一定阻碍;③植骨工作不足。对于骨折严重的患者必须采用术后植骨处理, 其中包括Ⅳ、Ⅴ、Ⅵ型骨折患者, 其胫骨平台塌陷严重, 如果不采用植骨, 在手术后会出现二次塌陷的情况, 阻碍关节恢复;④内固定方法不当。在采用内固定时, 其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或固定螺钉过紧等情况都可以导致骨折处在活动时出现二次损伤。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肖宏韬.不同内固定方法在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对比.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2):36-37.

    [2]谢水华, 胡前芹, 吴军.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2):112-113.

    [3]赵快平, 熊波, 成明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2):71-72.

    [4]蔡国平, 熊敏, 刘德昌, 等.双切口内外侧支撑钢板治疗Schatzker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12): 79-80.

    [5]张春才.胫骨平台骨折与Pilo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国骨伤, 2010, 23(2):45-46.

    [收稿日期:2014-12-08], 百拇医药(成小辉)